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2.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学会朗诵、背诵全诗。
5.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重点、难点分析
《木兰诗》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因此,把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木兰形象的理解,学生一般认为是个英雄,而诗中塑造的是个女英雄的形象。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子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女儿情与英雄气概相得益彰。这一主题决定了诗歌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她的女英雄形象,而对战场作战只作概括叙述。这样处理详略,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使全诗在结构上简洁紧凑,一气呵成。因此,把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自由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收集古代女子形象(导入二、四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特点,复述故事情节。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形成对木兰的印象。
3.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一.导入:
(一)教师给学生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
(二)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形象。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今天我们将要通过《木兰诗》的学习,具体深入了解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花木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