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南京市第四中学 韩艳梅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显著标志。
然而从近几年的现状看,作文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其特点表现在学生思路呆板,写法单一,较少出现新颖别致、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作品。究其原因,除学生方面,诸如匆忙立意、死搬硬套,思想认识的不深刻以外,作为主导者的中学老师在作文各种环节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写作状态,抹杀了学生的主观创造力,这是十分值得我们重视的。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次提出要发展学生个性等,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建立和健全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不仅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而且对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熟诵美文、注重课外阅读和人文积淀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呢?本人想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作文教学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几个方面作具体阐述。
一、命题
从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这种形式可以看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好的命题在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调动学生的经验、激起情感波涛和引起丰富的联想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
受上海大学文学院李白坚教授的题型写作教学法的启发我每次作文也力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不搞统一命题:或教师命“范围”,学生命“题目”,即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出大题目,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具体题目;或学生讨论,集体命题,即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发动学生讨论作文题目,教师择优选题;或教师只提要求,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命题中,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