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注重积累 功在平时《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内容:高一第一单元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所用班级:高一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实录整理、反思:张晓琴
教学目标:
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反思:这个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是基于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提出的,为了避免诗歌教学的空泛而设定了具体的学习内容:修辞、主题、人物形象。本课处于现代诗歌单元,还应该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导入
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她是文学史上的华彩篇章,也是照亮我们生活的人间至情。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种别样的母爱,说她“别样”是因为给予艾青母爱的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而是一位贫穷的农村妇女――大堰河,这是为什么呢?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感受不到一丁点家庭温暖,是大堰河给予了艾青生命中最初的温暖和母爱。
亲情导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直接点明主题。缺点在于结尾却没有引出下一教学内容。
二、熟悉课文,整体感知
由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
反思:选择个别学生朗读,可以解决学生没有文本这个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三、教师讲,
1、认识“谐音”
大堰河――大叶荷
艾青――爱情
《艾青诗选》――《爱情诗选》
反思:故事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印象。
2、划分层次
第一层(1-2):介绍艾青与大堰河之间的关系;
第二层(3-10):介绍大堰河的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三层(11-13):直接抒发对大堰河和一切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爱。
反思:学生没有文本,老师以讲节代替学生的思考分析,实属无奈之举,显示出教师应变能力差,可以省略这一步骤,因为这种分析是架空的,无效的。
3、认识写作特色:
教师:大家听过《春天里》吧?这首歌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呢?
学生:真情
教师:是真情、沧桑、还有不屈的抗争。诗歌和流行歌曲同宗同源,都是为了抒发情感。我们来思考本文是怎样来打动我们的?请大家在文中找到作者抒发情感最强烈的章节。
学生回答:第4、7、11节。
教师:我们来齐读一遍这些章节,切身体会作者情感。
反思:强化了学生的有声的读书,应该将这些精彩段落抄写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总结:
排比: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学生齐读相关段落,体味作者的情感。
细节: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如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