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720字。

  苏教版必修2第四专题之
  荷塘月色
  山东省北镇中学 高胜军
  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
  阅读有目的
  △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以便掌握作者创作的心情并以此推断文章的主题。
  △理清全文的结构,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掌握《荷塘月色》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读前要热身
  朱自清先生轶事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917年报考北大本科,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严”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朱自清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对学生热情鼓励,但并不轻易称许,往往为一个问题会与学生争得不可开交。他曾风趣地对学生说:“你们不易说服我,我也不易说服你们,甚至我连我的太太也说不服,虽然        15—1         民主的精神在于说服。”
  朱自清对教学十分认真,他对学生作业格式有具体规定:作业本第一页要空下来,把一学期作文题目依次写下,并注明起讫页数,以便查阅。
  朱自清治学上认真严肃,从不滥竽充数。1934年应郑振铎邀请,一个晚上赶写了一篇《论逼真与如画》,其材料依据《佩文韵府》,因来不及检查原书,就在文章后面写明是“抄《佩文韵府》”。朱自清写作时,喜以笔尖沾纸,速度不快,往往要细心斟酌后才写下,所以写下后无需多加删减,即成佳作。在清华大学时,他每天只能写500字;而李长之有一天曾写过15000字的论文,还外加两篇杂文。
  朱自清、浦江清等相约在每周三下午2至5时,在清华园中文系会议室,把《历代诗话》和《历代诗话续编》分人剪贴,另设总论及杂类,均按罗马字母排列,半年后完成剪贴《诗话大系稿本》。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提及蝉,有人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他请教昆虫学家后说:“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推论。例如有些蝉子夜晚不叫,推论到所有的蝉夜晚不叫。”
  1921年除夕,叶圣陶与朱自清促膝长谈,点起两支白蜡烛。朱自清即写了只有三行的《除夕》:“除夜的两支摇摇的白蜡烛光里,我眼睁睁瞅着,1921年轻轻地踅过去了”。
  1923年8月俞平伯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年10月朱自清也以同名写了一篇。原来是两人同去的,各写所见,倒为后人留下散文游记两篇,可以一比异同。
  朱自清晚年在书案的玻璃板下压有纸条,上书:“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逝世,许德珩写挽联:“教书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学,向时代学,向青年学,生能如斯,君诚健者;存留五一载,愈艰苦,愈奋斗,与丑恶斗,与暴力斗,死而后已,我哭斯人。”
  读罢上文,一位品格高洁、教学认真、治学严谨、性格刚直、心绪乐观的朱自清仿佛站在我们面前。文品如人品,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必能写出美好的作品,朱自清用他的生花妙笔给我们烹制了许多美味佳肴,你想品尝吗?那么,请翻开他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
  知识应储备
  ●作者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绍兴,曾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开始创作新诗,任清华大学教授时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他是诗人、       15—2        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识记字音
  1.字音
  煤屑(xiè)   幽僻(pì)    弥望(mí)    袅娜(nuó)    参差(cēn cī)   
  媛女(yuàn)   惦记(diàn)   霎时(shà)   敛裾(jū)  
  2.多音字
  nuó  袅娜          chā  差别           mài  山脉         
  娜                 差   chāi 差使       脉                   
  nà   安娜          cī   参差           mò   脉脉 
  ●分辨字形
  袅  袅娜     倩  倩影      裾  敛裾            惦  惦记
  倨  前倨后恭        掂  掂量
  凫  凫水     靓  靓丽      睑  眼睑            踮  踮着脚
  ●文题解读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荷塘”是指作者所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近春园遗址公园)。“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作者描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二者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美妙、素淡、朦胧、清新的意境。
  高手支招之二——感受鉴赏
  文本需精研
  荷 塘 月 色①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夜游的缘由,正因为“不宁静”才在月亮“升高了”的夜晚独自走出家门去荷塘,带着这种感情去看景,一切都朦朦胧            15—3               胧,它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颇”表明了“不宁静”的程度之深,难以排遣。]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②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想以优美的荷塘排遣自己“不宁静”的心情]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选择宁静的时刻再加上美丽的荷塘景色一定会消除作者“不宁静”的心情吧,事实将如何呢?]
  第1段写作者夜深人静时去荷塘观赏月色的缘由。
  以上是第一部分,点名心境,交代缘由。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寻找片刻的安静,作者想起了荷塘。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荡。第三句前半句反衬作者连日来的苦情,后半句写烘托环境的静谧以及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独处的心境。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