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20字。

  秋声 秋色 秋滋味——《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浙江上虞春晖中学  钱林波 
  教学设想:
  1通过“改写”,让学生在不同言语形式的比较中感受语言节奏的变化,深入领会
  散文语言调子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味。
  2引导学生体验文字中的“声音,色彩,气味,触觉”等细微的感官描写,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效果——清、静、悲凉。并用一首“小令”来进行再创造。
  3通过“互文对读”与背景介绍,还原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文本的独特蕴涵。
  师:秋天到了。在这样一个秋天,看到一个“秋”字  ,你会想些什么啊?
  生:天气凉快许多,秋高气爽,感到精力很充沛。
  生:校园风景更漂亮了,晚饭后,我很想在后校门外多呆会儿,看看山,看看水。
  生:我想到了野餐和秋游,绍兴大香林就很好。(不少学生应和)
  师:秋,总会给人们带来各种情感反应。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写哪儿的秋呢?
  (学生齐答)---北平。
  师:元明清的三朝皇都,政治文化中心。题目为何不直说“北平”,而说“故都”呢?不会是随意的吧?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我觉得“故都”二字更多一种感情色彩。就像我们称“春晖中学”为“母校”一样。
  师:说得好。故者,旧也,历史悠悠,岁月沧桑。都者,大也,人海茫茫,一身漂泊。汉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总是附带着些什么,“故都”二字比“北平”,就多了某些情味和色彩吧?读过课文,你知道了作者其实是表达对故都之秋的某种感情,文中有哪些语句是直抒其情的?
  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师:这首秋天的恋歌多么深沉啊,“爱”是需要理由的。这故都的秋,作者到底爱它什么呢?
  生:清   静   悲凉
  师:第1节作者谈了对故都之秋的整体印象,我们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我把这节文字稍作修改,请看投影。
  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都很好,可是北国之秋却特别的清静和悲凉。我从杭州赶到青岛再赶到北平,就是想饱尝这故都的秋味。
  师:老师这么一改,是不是更简洁利落一些。与原作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句子长短不一样,课文中短句很多。
  生:课文中停顿用得很多。还有反复的语句很多。比如:“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师:对,停顿和反复。比如“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一句就很典型。我们体会一下,这两种表达意思差不多,到底区别在哪里啊?
  生:他的语调比较慢,好象很忧郁的样子。
  生:原文读起来是好象慢一些。忧郁,倒不一定。我觉得“可是啊”一句很明显有抒情感叹的味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