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30个字。

  《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学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礼记》介绍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全书共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其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运》中的一段节选。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