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90字。

  《锦瑟》课堂教学实录(好)
  育星教育网 一、导语
  在一个大学课堂上,也在讲授《锦瑟》诗,老教授反复反复诵读,不能自已,泪流满面,什么也没讲,一直读到下课。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呢,如此让人感动,让人悬想,让人乐道喜吟呢?
  请看讲学稿,对照两个时间——作品的创作时间和作者辞世时间,大约都是公元858年(学生发现回答),这让我们猜想,此诗是作者的人生总结,凝聚着诗人匆匆一生的理想、情思,坎坷失意。后人认为是李商隐的压卷之作。
  二、朗读诗歌
  1、课件朗读示范,学生听读感受。
  2、把握诗歌的情调氛围:
  评价示范朗读:凝重、伤感、深情(学生感受,齐答)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富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从而把握诗歌的情调氛围,完成《学案》第1题:
  “思”“梦”“泪”“惘然”等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倾听评价:
  一女生:语速控制稳,情感把握准,声音干净,给人带入明净空灵的艺术境界。
  一男生:缓慢深情,一字一顿,句尾拉长音,传达了深情厚意。
  一男生:称得上“吟”,情通古人,神情俱备,极有感染力。
  全体齐读:注意语速、停顿。
  三、解析诗文
  1、题目“锦瑟”给人一种美好幽怨的感觉,《锦瑟》是咏物诗吗?(学案第2题)
  学生答:不是
  教师追问:咏物诗有什么特点?能举例吗?
  学生答:咏物诗通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为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如《咏柳》《石灰吟》。
  教师明确:
  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或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真正要说的不是“锦瑟”,而是“思华年”,“思华年”是主眼。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2、首联解析(教师口述):《汉书》有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遂破为二十五弦。瑟这种乐器附带着悲愁的感情。首句说“锦瑟呀,你无来由的怎么有五十弦柱呢”,“无端”带有怎样的意味?(学生答:埋怨)“无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带着埋怨的意味,嫌多了,因为每一弦每一柱,每一音每一节都勾起心底的忧伤,那繁弦促音要勾起多少伤痛和对往昔的追忆啊!
  3、古人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说法,难就难在颔联和颈联。(过渡)
  设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宝玉对黛玉诉肺腑后,二人感情笃定。假设黛玉题帕,会送李诗的哪一联给宝玉?(小组讨论,兴趣盎然,进一步领会两联诗的意境,又结合本册《红楼梦》名著导读的内容。借此环节完成学案第三题,突破重难点)
  第一种看法:送颔联——美好的爱情像蝴蝶梦一样朦胧而又浪漫,令人神往迷恋;一片思慕春心付与悲啼的杜鹃,绵绵不绝。既能表现黛玉的痴情与忠贞,又蒙着一层悲剧色彩,与原著相符。
  第二种看法:送颈联——宝黛奇情,有还泪说。那月下沧海的鲛人分明是黛玉的化身,爱情不为礼教认可,孤寂伤感,夜夜流泪成沧海。蓝田美玉也能预表宝玉,纯洁,有才华,埋于山中不外现。两句表达了高洁的感情,是爱慕,执着,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婉的。
  教师点评:同学们既读出了美,又读出了情。
  教师讲析:这四句诗意象恍惚迷离,都是虚象而非实象,具有象征意义。是作者心中的臆想,结合了主观情思,营造了绝美的艺术境界,也就是意境。你想,过去的华年象庄生的蝴蝶梦,美好奇幻;一腔深情难寄托,如杜鹃啼血一样去倾诉,深挚感人。尤其是颈联,冷暖相对,明月高悬,碧海青天,高旷皓净。美人鱼泣泪成珠,泪珠晶莹,珍珠莹润,分不清是泪珠还是珍珠。在日光之下,蓝田山中,沉埋地下的美玉温润的精气化作轻烟,朦朦胧胧,可望而不可及。(用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语言带引学生进入情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