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案例一:《外国散文两篇》预习要求
1、结合文中注释及文前“自读提示”,阅读两文,初步体会“自读提示”中对两文内涵的简要概括。2、画出《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描写托尔斯泰墓地普通、朴素的语句;思考文题中“美”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说“最美”的原因何在。3、体会《冬天之美》文中作者所崇尚的“自然美”想一想文中从哪些角度去具体描写法国农村冬天的自然之美,文中写巴黎之冬的目的是什么。

案例二:《阿Q正传》预习要求
了解《阿Q正传》整篇小说的故事梗概。仔细阅读课文,理出阿Q对革命态度的变化过程,理解小说描述这一过程的意义。注意课文中典型环境描写,体味其对人物刻画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案例三:《群英会蒋干中计》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从“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这一情节入手,把握周瑜、蒋干、曹操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体味《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均选自《中语参》2001年8—9期)
以上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司空见惯。长期以来,“预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几乎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些“预习要求”,或要求熟悉课文,或提示了文章内容,或指出了课文重点,或布置了具体要求。毫无疑问,“预习”促使学生去熟悉课文,为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可以加快课堂教学的进度,提高课堂问答的效率。但反观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法“少慢差费”的现状,我们就不得不对这一习惯做法,进行质疑:“预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教育上最主要的理想也许就是预期。如果学生不是随着他们的修业经历而逐渐增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学生能够记住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却不能很好地读报和写作,那么,花费在教育上的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也就都浪费掉了。从教育的“预期”实现与否上,我们不难对于“预习”的利弊作出评判。且不论,这样的一些“预习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目标的泛化与游移,不能有序推进学生语文能力系统的发展;根本上,这样的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预习要求”,是非本位的,是违背教学的本质和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的。
围绕“预习”,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积重难返的效率问题,我们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审视。
一、阅读教学的本质。
什么是阅读?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的实际看,这一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尚未得到广大教师应有的正确认识。关于阅读的本质,其实早已有过许多深刻的解说。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阅读作了这样的一种解释:“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我国当代语文教学领域中也不乏这样深刻的阐述。洪镇涛先生说:“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曾祥芹先生在其主编的《阅读学新论》中,在讨论“汉文阅读本质”时,将阅读定义为“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缘文会友的交往过程”、“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等四大过程。由这些论述,我们不难把握:阅读“能力是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它既是一个对文本信息进行吸纳、加工和重构的过程,又是一个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智交流的活动过程。由于它是一种具有“心理特征”的能力,所以不能径直传递,只能依靠个体的实践才能习得,具有着个体性和非传递性的两大特点。在这一点上,语感教学派,应该说是把握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他们认为语感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由“感受”到“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从散点感受(感知联想)、特征整合(综合理序)、把握内容(归纳概括)到理解意蕴(抽象类化)的心理流程。
从教育心理学看,学生学习一篇文章,首先必须进行具体的“感知”。只有在充分地进行感知的基础上,进而才能达到“理解”。那么在学生自读之前,“‘美’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说‘最美’的原因何在”,“体会《冬天之美》文中作者所崇尚的‘自然美’”,“理出阿Q对革命态度的变化过程”,“周瑜、蒋干、曹操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问题的提出,究竟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是剥夺了学生经受心理历练的机会呢?时至高中,这些问题还由我们来提出,学生还如何建构自己的阅读能力体系?再者,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深层心理是人的“一切欢乐、热爱和能力等的源泉;而且是创造的源泉。”接触文本之前的“疑惑”、“期待”、“兴趣”这些心理,就是学生不竭的动力源泉。然而“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这一精妙的线索安排,经我们一语道破,学生还如何产生阅读的欲望,获得发现的快感,激发深层心理中的快乐源泉?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我们必须把阅读文本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批文入情”的阅读,在内心经历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探究,去逐渐习得自己的语文能力吧。不至“愤”、“悱”,不启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