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浅谈鉴赏古代诗歌的看题、入题、答题
广东省恩平市华侨中学 关健明

   语文学科2003年《考试说明》把古诗鉴赏放入了“古代诗文阅读”中,《考试说明》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命题中心发言人张伟明先生在《中国教育报》上说:“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全开放式的,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由《考试说明》和张伟明先生的讲话我们可知,诗歌鉴赏与以往相比已明显加大了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有鉴与此,笔者根据鉴赏古代诗歌的看题、入题、答题三个方面,谈谈有关解题方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看题
考生拿到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后,应冷静默读三遍。搞清该诗的题目、作者和有关注释。
1、首先读懂题目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话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而且往往就是这首诗的要点。如2000年赵师秀的《约客》,我们看题目可知是诗人在约客人,在等自己的朋友到来。2001年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我们可知作者在送友人,而且在傍晚天上还下着雨的时候,等等。
2、其次读懂作者
有的诗歌题目下面有对作者的简介,有的著名的就不一定有了。那么我们就要多了解作者,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风格,言为心声,我们就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这种方法也是我们解读古典诗词的一条重要原则。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他们的诗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他们的诗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同时也有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之情。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感情深沉,忧虑沉郁,充满了关心、同情、高尚的情感。如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便是。这类诗歌的风格属现实主义,特色多沉郁、顿挫、朴素、凝重。还有如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他们在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他们往往好用“空”、“自”二字来借景抒情,如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如姜夔的“寒水自碧”“戌角吹寒,都在空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等,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同学们要注意理解。还有闺中怨妇、游子思乡、羁旅客愁、好友分别的诗,在许多诗人的诗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为著。这类诗词的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流露。如2003年王维的《过香桔寺》,我们看到题目,结合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王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