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40个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
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刺艺术,体会讽喻说理的妙处。
教学难点:
领悟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反思生活,理解生活,在生活经验中体验以事喻理的委婉劝说方式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四、学习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仿写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二)资料助读: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解题
用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错误。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