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高中201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版本:
语文版
类型:
doc
大小:
250 KB
评级:
时间:
2011/11/15 8:13:48
下载:
本月:1 总计:5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19题,约8030字。
安阳市开发区高中201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 常青 审题、校对: 常青
要求: 1----6,15----17题涂在相应答题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但是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春秋晚期,孔子则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可算是孔子的最大贡献之一。
孔子虽然没有从概念上明确提出“天”的概念,但他对天却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认“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重要意义在于,孔子否定了天是超自然的上帝,而明确肯定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 孔子赋予“天道”,其本意无外乎自然之天、自然规律、事物原本最初的样子,这是孔子和儒家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孔子赋予天以伦理性,同时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孔子体悟的自然之天的概念建立在对天与人的概念进行区别的基础。孔子在《论语•尧曰》中讲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把“知天命”看做是君子应具备的美德。认为“天命”是一种客观必然性,“知天命”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在“知天命”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了“畏天命”的观点,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孔子坚决主张上下一致,勿违农时,适时而作。其他方面,诸如捕猎、农耕、园艺等皆然。诸如“稼”与“圃”等此类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在孔子眼里都有其客观规律可循。
《中庸》中论道小人没有了“畏天命”之心,就会肆意妄为,既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等当今世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现象。在孔子看来,要使人与万物的关系处于和谐并存的境地,只有意识到天即大自然的独立存在,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肆虐妄为,轻举妄动。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的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研究‘人道’的大学问,从研究‘人道’出发所赋予天的含义就是‘自然之天’和‘哲理之天’居主导方面。这个传统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孔子那里,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也就是说,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
选自《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自然的天》有删改
1.下列对于“天”的认识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是变化的,从人类社会初期,的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到后来对天的神秘色彩稍稍有所弱化,我们很能够发现对天的认识的变化的。
B.从宗教之天、义理之天到自然之天,统统谓之“天”,是天”的概念在我国思想史上发展变化的表象。
C.人类社会初期人们面对大自然,只有畏惧和依从,认为天就是上帝。而开始认识到人与天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天的神秘色彩才稍稍有所弱化则是到了商、周时期。
D.对于天的认识孔子的最大贡献之一明确地将天解释为自然之天,这也是他对天理解和体认。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A. 孔子没有从概念上明确提出“天”的概念,他对天最深切的理解和体认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B.孔子对天最深切的理解和体认,他否定了天是超自然的上帝,明确肯定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
C.孔子和儒家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之天的概念建立在对天与人的概念的基础上,这恰好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 。
D.“天命”是一种客观必然性,“知天命”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君子把“知天命”看做应具备的美德,“畏天命”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经孔子和历代儒家的倡导的从研究“人道”出发所赋予天的含义就是“自然之天”和“哲理之天”居主导方面,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
B.孔子赋予天以伦理性,把天的特性和人的道德紧紧相连就是在孔子对于天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天”,还有“义理之天”之义。
C。孔子认为要使人与万物的关系处于和谐并存的境地只要意识到天即大自然的独立存在,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就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肆虐妄为,轻举妄动。
D.《中庸》中论道“畏天命”之心很重要,小人缺失“畏天命”之心就会肆意妄为,既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等当今世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题3分)。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1年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课标版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1年秋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2011年河南省中招优秀作文点评 通用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2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 人教课..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1年秋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河南省许昌六校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人..
河南省许昌市2011-2012学年上学期四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人教课标..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三语文..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基础测评语文试卷 语文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