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
【摘要】高考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本文阐述了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
【关键词】文章阅读  方法   技巧   步骤
2004年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历年来高考对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考查是在第Ⅰ卷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04年考查考点是: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依据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内容,特别是针对题型特点,本文对阅读方法、解题技巧与步骤
进行了探究,现阐述如下:
首先要熟悉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基本情况。
第一,了解试题选材特点。一般来说,此类文章选材范围广,内容新。选材以反映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为主,例如,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环境保护、生命科学、考古科学、人类文化等。1992年高考的“中微子”,1993年高考的“生物降解”,1994年高考的“四角龙”,1995年高考的“外星人”,1996年高考的“新型造纸厂”,1997年高考的“颅脑与肠脑”,1998年高考的“转基因作物”,1999年高考的“冬眠动物”,2000年高考的“降低光速”2001年的“铜奔马正名”,2002年的“沙尘暴”2003年的“ 全球变暖的危害”等都属于这类文章。
第二,熟悉考题干扰设置方法。
  1.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即所设置的选项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理解,误导考生作出错误选择。
  2.混淆范围。
命题者常夸大的是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引诱考生落人圈套。例如1997年高考题第21小题的D选项就可以说是有意混淆了范围的大小。因为原文第二段说“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肤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而D选项说成是“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显然是把“肠脑”的概念范围缩小了许多。
3.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例如1998年高考题第25小题的A选项就是用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已经推广种植的品种概括了在实验室种的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
4.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