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中学高二.下第一学月语文试题
第I卷(42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濒(bīn)临 朱拓(tà) 陈抟(tuán)老祖 刚愎(fù)自用
B.不啻(chì) 谄(chǎn)媚 安然无恙(yàng) 瞠(chēng)目结舌
C.谛(tì)听 埋(mái)怨 莞(wǎn)尔而笑 殚(dān)精竭虑
D.粗犷(kuǎng) 吮(shǔn)吸 蛮横(héng)无理 怙(hù)恶不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喧 沸反盈天 暗然失色 皮之不存,毛将焉付
B.通霄 唉声叹气 并行不悖 心有灵犀一点通
C.角隅 驰名中外 按部就班 吃一堑,长一智
D.隐敝 川流不息 相形见绌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教师可以不必_______于统一的模式,而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组织课程,体现教师的专业自由性。
②共产党人从不_______自己的观点,公然宣称严厉惩罚党内的任何腐败分子。
③现在,_______是这条被悬崖绝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_______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
A.拘泥 隐讳 不仅/而且
B.拘束 隐晦 无论/还是
C.拘泥 隐讳 无论/还是
D.拘束 隐晦 不仅/而且
4、下面句字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B.这几个百无聊赖的流浪汉不是在台球桌旁观战,就是在角落里打牌,“自在”极了。
C.改革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在这深化改革的非常时期,谁要是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D.李强和王勇在学校里是要好的哥们儿,毕业分手三年了,他们仍然藕断丝连。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也要上山送信。
B.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C.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
应注意的问题。
D.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不知明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假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告。
D.小河对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婉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克隆(clone或cloning)是指以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其特征主要有二:一是亲子代遗传物质理论上完全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二是经克隆可产生大量具有相同的基因型的个体,即可形成个体群或细胞群。在现代生物学中,克隆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由于克隆技术具有以上特征,故它与遗传学,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也使它作为生物工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世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问题、人类的生存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粮食的增长和资源的利用都是有极限的,克隆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些日益尖锐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无限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
克隆等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将引起工农业生产的革命,使工业和农业的区分不再明显。
首先,传统农业是一种种植业,它离不开土地和阳光,利用克隆等生物技术,可以在无需土壤和阳光的工厂里生产人们生活所需的产品。利用植物能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天然有机化合物。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对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无性繁殖,在人控制的条件下就可以生产这些化合物。目前,通过单细胞培养生产蛋白质已获成功;利用植物生产塑料,可弥补可能出现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短缺。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生物学家把生产塑料的基因转入拟南芥中,使其成了生物塑料工厂。全世界许多国家有可能考虑大规模种植这种植物以节约石油。
其次,传统工业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生产所需产品,效率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制造出过去难以制造的物品,如一些激素,在动物体内含量极少,过去用动物垂体提炼激素,收效甚微,用分子克隆技术把生产激素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里,再把大肠杆菌放入发酵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