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二下期末测试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装潢 度假村 旁证博引 利害攸关
B.蜂拥 压轴戏 宁缺毋滥 发号施令
C.舷梯 喝倒采 清政廉洁 馈赠佳品
D.肯綮 影碟机 因噎废食 销脏灭迹
解析:本题考查确认字形的知识。A.证—征;C.采—彩;D.脏—赃。
答案:B
2.下列加点虚词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才能有大有小,这完全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多少决定的。
B.尽管当时敌人的武器又多又好,但赢得战争胜利的还是人民。
C.假使那时候敌人能够占领这个村庄,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D.关于群众提出的意见,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迅速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B.表转折关系;A.侧重强调由来,所以,应用“由”;C.侧重于让步假设,应用“即使”与“也”搭配;D.强调对象,应用“对于”。
答案:B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男孩的潇洒不以吸烟来表现,吸烟     健康。
②卢沟桥事变以前,日寇就已完全     了我东三省的领土。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赋予的         。
A.妨害   侵略   权利
B.妨碍   侵占   权力
C.妨害   侵占   权力
D.妨碍   侵略   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妨害,意为“有害于”;妨碍,阻碍;前者义重,后者意轻。“侵占”是具体的,侵略是笼统概括的。“权力”和“权利”,不同在后一个字。
答案:C
4.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邓小平同志的精辟科学论断,使这位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B.在新开张的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五彩缤纷的饰物,真教人目不暇给。
C.苏凤麒以他惊人的天才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在天文学方面初露头角的机会。
D.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莘莘学子”本身包含众多的意思;“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
答案: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究竟是什么货色?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情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今日的首都令每个到过这里的人感到惊叹和赞赏,使每个首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D.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制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当作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B项结构混乱;C项不合逻辑;D项“长期”与“常抓不懈”累赘。
答案:A
6.适合做下面一段文字开头的一句是(  )
        诗人从历史的制高点上,看到了国不分强弱,家不论贫富,都应该坚持节约这一原则。历史和现实也的确如此,经济落后之国,固然要讲究勤俭节约,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样要厉行勤俭节约。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B.“惰而奢则贫,力而俭则富。”
C.“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箴言。”
D.“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横线后第一句是紧扣A项的,“历史的制高点”扣“历览前贤”,“国不分强弱,家不论贫富……”则对应诗句中的“国与家”。其他三项未体现“历史”“国与家”这两点。
答案:A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