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疏则通,截则断
——小议以自读笔记为载体的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作用
           怒江中学语文组 曹蒨 2004/11/6


04年的十月间,本人有幸连续两次观摩了由冯立老师执教的《第二次冒险》的小班化教育实践课。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来看,第二次比第一次更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一次他不单纯地追求形式,而是更注重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课堂上有好几次适时的鼓励,燃起了学生的思维火焰)教师在这堂课上常处在关注学生的状态下,使更多的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获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疏则通,截则断”,让我们通过对两次课堂片段实录的分析,来看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的作用:
一、想办法,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10 月11日冯立老师在第一次教《第二次冒险》的时候,由于前期的设想中内容安排的过多,当教学阶段进入对文本进行析疑探究时(自读笔记第三部分,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究能力的部分之一),因时间的限制制约了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原本冯立老师设计的“通过对问题的筛选,挑选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自信独立,善于协作的合作精神”的教学意图没有很好的得以体现。学生虽然是“动”起来了,终被教师因时间的不充足而显现出的焦虑情绪削弱了兴奋的势头,使“动”只流于形式而并非实质。比如当学生讨论到人物外貌描写句子的作用时,教师对讨论的结果不能有效地作出评价。下面是当时实录片段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