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10720字。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林业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将姓名、班级、考生号、座位号用答卷笔(0.5毫米黑色水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答题卡上。
  3. 文字书写题的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否则不予评分。
  4. 考试结束时,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许多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音乐的原理,能够演唱歌曲。对于绝大多数民族而言,音乐是娱乐的工具,自娱或者群娱;而中国却将音乐作为教化的工具,而且是教化的最高形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要了解儒家的音乐思想,必须了解《礼记•乐记》阐述过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乐为心声,二是声、音、乐三分的理论。
  所谓“乐为心声”,是说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人的快乐,是“情动于中”的结果。某件事情感动我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好啊!”就会“形于言”。如果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我的情,“言之不足”,就要“嗟叹之”,“好啊,唉呀!”如果嗟叹之仍然不足,我就会“咏歌之”,想用唱歌来表达内心的兴奋。如果觉得“咏歌之”还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会不知不觉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所以说“乐”是表达人类感情的方式之一。
  那么,什么是声、音、乐三分呢?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自然声响,刮风、打雷、物与物相互撞击,都可以发出响声,还有人的叫喊声,只要是有感觉器官的动物,都能感知这种响声。这种响声没有节奏,没有审美价值,杂乱无章,儒家称之为“声”,实际上是一种噪声。人比动物高明在哪里呢?人能够从自然界众多的声中找出规律,找到它的音阶,1234567,而且发现这个音阶可以组成旋律,这个旋律又可以配合成声调,声调和旋律的不同组合,可以变成风格各异的乐曲,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儒家把这种有节奏、有旋律、有审美情趣的乐曲称为“音”,它相当于今天人们所说的“音乐”。这是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所以《礼记•乐记》上讲“禽兽知声而不知音”。
  人类创作的“音”丰富多彩,那么大家知道,在我们当今这个世界上,音乐的风格是非常非常多的,“摇滚”“重金属”、抒情歌曲、古典音乐、流行歌曲等等,这些不同风格的乐曲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歌曲能够让你疯狂,你听久了就要疯狂;有的音乐听久了能让你消沉,让你颓废;也有的音乐能够让你向上,催你进取等等。
  儒家觉得,人既然是情感的动物,而对情感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又是“音”,这样就有必要对“音”进行审视。在“音”里面,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来推荐给大众呢?儒家认为要选择对大众身心健康有益的、对社会有益的、对人有道德教化作用的歌曲,儒家把这样的歌曲称为“乐”,并且明确地界定说“德音之谓乐”。《礼记•乐记》又说“众庶”“知音而不知乐”,“唯君子能知乐”。君子比众庶高明的地方是,君子懂得用“乐”作为教化大众的工具。例如《诗经》里面的诗篇,在古代是可以演唱的,它们主题纯正,节奏平和,你在听这种乐曲的时候,就会涵泳在它的氛围之中,心灵和情感就会随之变化,所以孔子的教育理论中有“诗教”之说。儒家喜欢讲“教化”,你的情感在听音乐的愉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改变了,好像一颗糖放在水里,不知不觉地化了。这种教育方式一点也不生硬,不仅易于被大众接受,而且好的乐曲“其感人也深”,能深入你的心田,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孝经》上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1.下列关于“乐”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是表达人类感情的方式之一。
  B.对大众身心健康、道德教化和社会有益的歌曲,儒家才认为是“乐”。
  C.有节奏、有旋律和有审美价值的声音,就是儒家所说的“乐”。
  D.“乐”被儒家视为教化大众最好的工具和最高的形式。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喜欢音乐和重视音乐。
  B.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只是视音乐为自娱或者群娱的一种方式。
  C.儒家认为,人比禽兽高明,因为禽兽知声而不知音,人既知声也知音。
  D.儒家认为,君子比众庶高明,因为众庶知音而不知乐,只有君子能知乐。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聆听、涵泳《诗经》里面纯正,节奏平和的乐诗是儒家“诗教”的一种形式。
  B.发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声,虽然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但都有“教化”人的作用。
  C.那些听了让你疯狂、消沉和颓废的音乐,不属于儒家所认为的“德音”,亦即乐。
  D.孔子的教育理论中“诗教”之说的重要内涵,就是用“乐”来移风易俗,教化民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