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670字。
元宝山区
2011——2012学年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参加扪参历井 强迫强词夺理 解数解甲归田
B.蹊跷独辟蹊径 扛活力能扛鼎 巷道万人空巷
C.糨糊襁褓之中 橘红正而不谲 粮饷响彻云霄
D.处所设身处地 救济无济于事 诊断暴殄天物
2.下边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能够替换为括号中成语的一项是( )(3分)
A.教育局的人是不来薄弱的农村学校的,雪中送炭也就成了奢望。他们就是那样高高在上,让人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望尘莫及)
B.体育竞赛,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老将们英雄迟暮本在意料中,但如此多的老将卷土重来却值得深思。(青出于蓝)
C.任何伟大事业的实现都要经过一个 长期的艰难的复杂的过程,企图毕其功于一役,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锤定音)
D.您看,还给我的文章加批呢!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牵强附会)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
A.百姓自身渴望生存的意志无疑是“闯关东”的重要原因;但政府的政策导向,又往往将移民潮一次又一次推向高峰。
B. 近年来,各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交警部门提醒司机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
C.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学生比较合适,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
D.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不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不容置疑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 ;第三类,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 , 。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①④⑤②⑥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⑤②③①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悬棺”之谜解 朱友昌
一千多年前,福建一位著名学者在武夷山游览时,看到半崖上的山洞里放着一些棺材,十分惊讶,便在笔记里写下了“悬棺”一词。
后来,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10多个省市,甚至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发现了悬棺或类似的崖葬。这些悬棺或崖葬,有的在崖洞中,有的搁在横木上,有的近贴水面,有的高离水面。那么,这些悬棺或崖葬是什么人留下来的呢
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因而就有人推断,武夷山的悬棺是闽越人 的遗物。有人据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认为散布在各地的悬棺或崖葬都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古越人散布到各地,把他们的葬俗也带到了这些地方。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在研究悬棺或崖葬时,认为它是一种风俗,而不去研究该葬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即实行悬棺葬或崖葬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知道,人类的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越是在早期,人类越受到当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两岸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中间溪水流淌,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而且,这些地方都远离农耕区域,可排除农耕民所为的可能性。
在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中,有几具船形棺。可以设想:悬棺的主人是以船为家,也就把棺椁造成船形了,使死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