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90字。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揭阳hnlaoshi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自由体诗歌的特点。
2. 揣摩诗歌的意象,体验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领悟深沉、激越的诗歌风格。
4.提高学生新诗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揣摩诗歌的意象,体验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2.品味“雪”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深沉、激越的诗歌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导读提升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课间播放《松花江上》,渲染悲凉、压抑、沉重的气氛。利用歌词导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二、背景材料
1.与诗歌内容相关的作者生平材料及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自由体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出身于地主家庭,从小由一名叫“大叶荷”的贫苦农妇抚养长大,这使艾青与农民结下了骨肉之情。1929年,赴法国巴黎学画。 “一•二八事变”之后回国,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入狱,1933年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出狱后回到浙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宣告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宣告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开始,艾青带着满腔的热情由浙江来到了当时抗日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武汉。但是国民党右派集团中的一些汉奸亲日派却在积极勾结日寇,妄图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是,在这一年的12月28日阴冷的夜晚,艾青“以悲哀浸溶在那些冰凉的碎片一起”,写成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
2.艾青的诗歌风格。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诗人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三、新课研读
(一)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深沉、激越、哀痛)和意象(农夫、少妇、母亲、垦殖者)。
在预习的基础上轻声跟着录音朗读,注意语速、语调、声音的轻重。
(二)揣摩意象。
1.学生代表汇报预习结果。
预习题:
①诗歌塑造了哪些意象?诗人是如何塑造这些意象的?塑造了怎样的意象?
②讨论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2.教师总结。诗人通过四组意象,四组充满力度、特点极其分明如板画般的画面不断地敲击我们的心,不断地强化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从北到南、男女老少无一可避免这场雪。
(三) 把握主旨,体验情感。
全班齐读诗歌最后三段。
1.“雪”“夜”的特点——“广阔”“漫长”。
2.“雪”的象征意义。
①“雪夜” 既指现实中的降雪,更指“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②为什么会下“雪”?
“烽火” 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
③诗人四组画面的描写,特别是最后一段的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对人民对民族的担忧。
④主旨。
描写了在残暴的侵略战争中蒙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