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五个内容:“语言运用•鲜明”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从近年高考看2012届高三语用题备考、培养四种意识,夺取语用题高分、图文转换之“画文转换”考点复习的教学设计、语言表达复习之“压缩语段”教学设计。
复习考点“准确、鲜明、生动”的思路
广州市第三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准确、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由于这三点基本在所有情境类语用题中会交叉出现,所以,我校高三备课组一般采用三个点整体贯穿在综合性情景题中理解与落实的备考方法。今年也基本沿用这一备考思路,只是在理解考点要求和呈现形式时准备逐个分解,之后再综合训练。
简要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准确
1.精选重点考查“准确”的几类型高考题,让学生先练,自己归纳“准确”会以什么形式考查,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2.如何做到准确,利用具体语言情境对比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方法。
第二课时:鲜明
1.精选重点考查“鲜明”的几类型高考题,让学生先练,自己归纳“鲜明”会以什么形式考查,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2.如何做到鲜明,利用具体语言情境对比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方法。
第三课时:生动
1.精选重点考查“生动”的几类型高考题,让学生先练,自己归纳“生动”会以什么形式考查,要求我们做到什么。
2.如何做到生动,利用具体语言情境对比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方法。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讲评
将“准确、鲜明、生动”三点综合起来,要求学生在综合性情景题中全面做好。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准确”在之前复习的“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考点中已有涉猎,“生动”更是在“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考点中熟习,所以用时会较“鲜明”略少。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考点内涵和形式、落实得分点要求、完成一定量典型语用题的训练,是实现该考点备考有效性的三个重要环节。
下面以“鲜明”的备考为例,进行教学,仅供参考,欢迎指正批评。
“语言运用•鲜明”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三中学 胡峥嵘
一、备考考点分析
(一)考点简析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能较好地区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能承担这一考查任务的题型较为丰富、庞杂,题目的设置呈开放性、多元化、生活化特点,往往是多个考点综合呈现。而“鲜明”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明确清晰的印象的能力。这一考点几乎在每一种题型都有体现,尤其出现在各类评论、拟制广告词、邀请信、劝告勉励
……
全面备考•自信应考•严谨审题•从容拿分
——从近年高考看2012届高三语用题备考
广东实验中学 倪晓龙
一、语用题考查的现状
1.语言运用题是高考的“试验田”。
虽然全国各地高考每年都出现大量的新题型,但广东高考题型的变化并不明显,应该说是稳中有变。
近几年高考语用题命题出现的题型有:
⑴图文转换题(07、08、09、10)
⑵语段语意概括题(07、08)
⑶语段写作题(09、10、11)
⑷选词填空题(11)
⑸句式转换题(11)
例如:图文转换题是这几年的常考题型,但同是图文转换题也有具体的不同,2007年的奥运图标转换题考查的是修辞的使用和语言的连贯、生动、鲜明等,2008年的剪影图像转换题与2007年保持一致,但2009年的图表转换和2010年的图表转换考查的就主要是语言的准确、连贯和句式的选择等——这几道题看上去形式差不多,但实际考点都是在稳定中又有一定的变化。
虽然今年的22小题备受争议,但其也代表着一种转变。这两道完全独立的小题主要是从词法和句法的角度对学生正确使用虚词(关联词)及句式的转换进行的考查。
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化看作是高考试卷调整改革前的一些实验。
2.从题量来看,近几年广东高考,语言运用都维持在每年两道题,但是这两道题不仅要求学生思维能从阅读快速地转换到表达,而且对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较高。
虽然2011年高考第22小题平均分很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19分,第23小题又与2010年第23小题基本相同,但我们应该看出高考
……
培养四种意识,夺取语用题高分
广州三中 李链滔
语言表达运用题(主观题)历来被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验田”,是每年变化最大的板块,它以其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具有极大开放性,所选语料新鲜,时效性强,成为了试卷中的“亮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语用题,我们不难归纳出此类题的特点,这种题强调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贴近生活,强调语境,突出语言与思维的紧密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它与写作试题形成互补之势,“作文”是开放性的写作;而“语言表达应用”则是规范的、有所限制的表达,是在试题设置的特定情境中的表达。2009年16套语文高考试卷的语用题(全国18套高考试卷中,有16套设置了语用题),一方面“坚持考查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考题命置均集中在《考纲》中所规定的各个考点,突出语用能力的综合考查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用题的命题思路更加与时俱进,力求创新,试题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凸现了“语文生活化”的命题趋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与语文亲密接触。
2009年高考试卷一些传统题仍受到重视,例如安徽卷考查了图文转换,辽宁卷、海南宁夏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同时考查了仿写,江西考查了长句变短句,重庆卷考查了重组句子等,这让我们看到了传统题的回归,但同时高考试卷也出现了很多有创意的新题,例如江苏卷的留言簿留言、北京卷的建国60周年游行现场解说词、广东卷的致谢词等。针对2009年高考语用题的命题特点,我们在备考中必须重视考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细讲精练,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四种答题意识,即:情景意识、综合意识、开放意识和规范意识,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固其“本”,适其“变”,争取拿到高分。
一、情景意识
注重题目的生活情境化是高考语用题“语文生活化”命题趋势的具体体现。“情景化”指的是语言运用题的设置,结合一定的生活情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之下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一点,是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描述——“学生应具备在各种生活环境下,合理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相符合的。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生活情景之下完成语言表达的题目不少,例如江苏卷第4题(在地震博物馆留言簿上留言)、北京卷第22题(建国60周年群众游行队伍现场解说词)、四川卷第18题(为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写颂扬
……
图文转换之“画文转换”考点复习的教学设计
番禺区象贤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丁红霞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画文转换”是高考语言表达题“图文转换”考点中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和表达的综合能力。是属于先学习解题方法,再运用解题方法解题并形成能力的程序性知识。
确定了教学目标三个:
1.知道画文转换的三种类型。
2.记住画文转换题的解题步骤。
3.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解答画文转换题。
这节课要达成的能力目标就是:完整学生图文转换的出题类型和解题方法的知识网络,形成图文转换的解题能力。
下面是教学的具体流程:
一、 温故而知新。
回顾了图文转换的另两种类型:表文转换和标文转换题的出题类型和解题步骤。(让学生齐答或个别提问。)
【操作目的】让学生先回顾旧知识,是个复习巩固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把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里,一步一步的构建自己的解题方法网络。
二、 进入新课。
1.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简单的解释目标。
(1) 知道画文转换的三种类型。
(2) 了解画文转换题的解题步骤
(3) 能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解答画文转换题。
【操作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2.进入课堂内容。
(1)让学生先了解“漫画”的定义:漫画大
……
语言表达复习之“压缩语段”教学设计
广州市执信中学 文小锋
一、教学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高一二的学习后,对“语段压缩”这一知识点有些了解,但了解的程度不深,知识未成系统,解题思路不清晰,解题方法掌握的还不够到位。本班是理科普通班,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平衡,基本能反映本校理科班学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从近年各地高考试题来看,语段压缩题出现的频率较高,但常规压缩题(特别是新闻类题型)考察的相对较少。试题呈现出综合性特点,除了主要考察“压缩”外,还综合考察其他考点(如连贯、得体等)。
二、教学设计思路
按照“前练”“讲授”“后测”的总体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总结,掌握知识,学会方法,综合运用。
针对近年考题的特点,课堂讲授内容以“压缩语段”为重点,将在总结出基本的压缩方法的基础上,讲解几种综合考察“压缩+连贯”考点的压缩题型,对压缩题型的介绍不求全面,但求实效。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压缩语段”考点的要求、考题特点。
能力目标:掌握并熟练运用压缩语段的方法技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