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350字。

  7.记念刘和珍君(教师版)
  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
  3.背诵课文第2、4节。
  4.揣摩作者感情。
  5.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6.掌握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7.感受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优秀品质。
  预习学案
  一、作家名片
  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品如下:
  (一)短篇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二)历史小说集一部 《故事新编》
  (三)散文集一部 《朝花夕拾》
  (四)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五)杂文集16部
  《且介亭杂文》《坟》《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六)译作
  果戈理的《死魂灵》、法捷耶夫的《毁灭》等
  二、历史背景
  1926年初,奉系军阀进兵关内,军舰驶入天津大沽口。冯玉祥将军率领国民军封锁大沽口,不准船只驶入。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两艘奉舰驶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国民军奋起还击。第二天,日本公使向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议。北平、天津人民举行集会,督促政府抗议外国侵略。恼羞成怒的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班牙等国公使,向中国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国民军撤去大沽口防御设施,否则,“决采取必要之手段”。同时,各帝国主义在大沽海面集结了20多艘军舰,对中国政府实行武力威胁。帝国主义的这种野蛮行径,激起了北京人民的愤怒。3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各界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由共产党员李大钊和国民党左派徐谦等担任主席。会后,由2000多人组成的请愿团,赴国务院请愿,要求驳回“最后通牒”,驱逐八国公使。下午1点半钟,游行请愿队伍到达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在段祺瑞政府国务院大门前的空场上,群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驱逐八国公使”等口号,并派代表进入国务院交涉。这时,段政府竟然下令军警用棍棒殴打、挥刀砍杀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甚至向他们开枪射击。在这场血腥的大屠杀中,有47人被打死,近200人受伤,死者中有共青团员8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刘和珍、杨德群和燕大的女生魏士毅等在这场运动中壮烈牺牲。在死难烈士中,有7个是中学生,最小的一个年仅12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闻知此事,异常愤怒,就在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的后一部分,对死难者刘和珍等沉痛悼念和热烈赞扬,对屠杀者发出怒不可遏的的抗议,说:“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