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380个字。

  苏教版1-6册及小册子古诗赏析试题大全(七年级下)
  何汉先
  七年级诗词鉴赏(下) 1
  720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1
  7202、《登岳阳楼》(杜甫•唐) 2
  7203、《蝉》(虞世南•唐) 3
  7204、《孤雁》(杜甫•唐) 3
  7205、《鹧鸪》(郑谷•唐) 4
  7206、《采莲曲》(王昌龄•唐) 5
  7207、《莲叶》(郑谷•唐) 5
  7208、《赠荷花》(李商隐•唐) 5
  7209、《白莲》(陆龟蒙•唐) 5
  7210、《莲》(苏轼•宋) 5
  7211、《沁园春•雪》(毛泽东) 6
  7212、《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6
  7213、《卜算子•咏梅》(陆游•宋) 6
  7214、《木兰诗》(北朝民歌) 7
  7215、《观刈麦》(白居易•唐) 7
  72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 8
  7217、《使至塞上》(王维•唐) 9
  7218、《黄鹤楼》(崔颢•唐) 11
  7219、《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11

  七年级诗词鉴赏(下)
  720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怀。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的心情。
  (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答案】: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3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音”,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给1分)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3、①清幽;(或清静、幽静)②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4、提示: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6、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7、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7202、《登岳阳楼》(杜甫•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