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的氛围中体验快乐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王玉华
【关键词】 人文性 快乐作文 现状 策略
【内容提要】写作教学因为一些传统原因而导致现状中存在消极因素。表现在教学上有“五不变”“两注重”现象,学生作文上有情感苍白和思想“低幼化”现象,以致于学生称作文课为“灰色的作文课”,写出的作文也是无真情实感的“灰色作文”,写作无快乐可言。怎样才能改变写作现状中的消极因素,还写作以快乐?笔者提出了彰显人文性特征,营造写作乐园的观点,并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突现人文性特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在人文的氛围中体验快乐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王玉华
有一位同学曾这样描写作文课:“教室里静得怕人,所有的人都在为作文的选材苦思冥想着。他们的姿势都古怪极了:有的把手插在头发里,目光在脚尖附近游来游去;有的把脸贴在桌面上,想借用这冰冷的桌面来冷静冷静自己的头脑;有的索性头埋在语文书后边,只露出两只绝望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黑板上的作文题。”他们因此将作文课称为“灰色的作文课”。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都会产生一阵隐隐的痛:作文课上学生怎么变得如此的茫然?我们对写作的快乐感觉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陌生?
笔者以为至少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是我们曾经的课程目标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不够。
二是老师对学生生命存在的尊严和价值尊重不够,有的老师固守“师道尊严”,不能以新的理念认识师生关系。
三是写作教学侧重于教写作技巧,训练作文模式,发掘学生的写作情感不够。
写作教学因此具有了一些奇怪的特征。
第一表现在教学上。因传统观念的长期主导,形成了作文教学过程中“五不变”“两注重”现象。
“五不变”。一是课堂模式不变。封闭的或半封闭的,基本囿于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框框,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听写作指导,听讲评。二是训练要素不变。偏重于思想意义,偏重于一般程式,偏重于词语的推敲。三是命题方式不变。定题、定体裁、定字数等。四是时地不变。学生作文大部分是在课堂或考场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五是评改方式不变。评改权基本在老师,评讲权也在老师。
“两注重”。一是过于注重“引读”与“引写”的结合,训练时依靠“引读”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圈定写作要求。“引读”的内容和形式有时成了写作的指挥棒。二是过分注重知识和技法的传授,而“写作和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