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小题,约10060字。
山西省忻州市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A)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热词与社会热点
①网络热词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件当事人的话,比如“打酱油”、“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一种是网友的发挥创造,比如“山寨”、“猪坚强”、“范跑跑”。无论是否网友原创,这些语言之所以流行,皆有赖于网友的认可与传播。在传播中,网友发挥聪明智慧,或戏谑,或嘲讽,或借题发挥,或添油加醋,或曲径通幽,都是一种表达,在表达中完成了自己的好恶与爱憎。曾有学者称,在五花八门的网络热词中,时政类语词的喷吐量最大,它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事实上,通过忖度网络热词,我们同样可以窥视到网友乃至民众的所思所想。进一步说,网络热词其实是社会热词——每个网络热词均是“背后有故事”,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这种连接一方面昭示了网络热词滥觞于现实,具有丰富的现实主义风格。没有现实的纷繁芜杂,就没有网络热词的风生水起;没有一起起社会热点事件,就很难惊动网友,网友也就无意于传播网络热词。另一方面则说明,网友不单纯是当年那些只会聊天、玩游戏的少年,他们关注现实,介入现实,不吝于表达,而且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
②同时,从侧面也说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不是孤立的,不是凭空而成的,他们具有共性,让每个人都为之唏嘘或慨叹,对世道人心造成了强大的冲撞与影响,因此让网友产生共鸣。诚然,没有谁是一片孤岛,那些不幸的人,那些忍无可忍的表情,乃至那些骄横的权力,那些张牙舞爪的身体语言,无不让我们刻骨铭心。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现实面前,网友怎能装作视而不见,又怎能心平气和?
③学者认为,以前公众的表达渠道很少,知情渠道也未必通畅,因此网络的巨大传播能力使之成为了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最为便捷和普遍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网友才不放弃表达,义无反顾地参与与干预。比如,贵州瓮安事件新闻发布会上,有官员抛出“做俯卧撑”后,原本成为网友口头禅的“打酱油”失宠了,“酱油族”迅速改口,“以后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更耐人寻味的是,以后凡是表达对权力不信任或对官方说法存疑,网友皆用“俯卧撑”、“做了三个俯卧撑”来戏谑之,这种戏谑何尝不是一种表达?值得注意的是,网友聚焦的社会热点,多是关系到公共利益,因此网友乐此不疲地运用这些网络热词,一定程度而言,既是公民表达权的运用,也是公民监督权的具体化。
④有人追问,目前正以迅雷之势蔓延的网络热词,究竟能沸腾多久呢?哲人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可以断言,只要社会热点事件不断,只要现实主义不被边缘化,最关键的是,只要公民的权利意识依然蓬勃,网络热词就会沸腾,即便有些词语消失了,肯定还会有更富意味的热词出现。
1.根据文意,下列对“网络热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可以是事件当事人说的话,也可以是网友凭空发挥创造的话。
B.网络热词无论是否网友原创,之所以流行,皆有赖于网友的认可与传播。
C.网络热词在流行的过程中,能够表达网友强烈的好恶与爱憎情感。
D.通过忖度网络热词,我们可以窥视到网友乃至民众的所思所想。
2.结合原文,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基本上是能够对人心产生巨大冲撞与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
B.网络热词“背后的故事”大多与公共利益相关,并且能让人产生共鸣。
C.网络热词不断地被网友传播,体现了网友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积极关注程度。
D.网络热词的风生水起,使得社会现实繁芜丛杂,产生了一起起社会热点事件。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具有巨大的传播能力,使得网友们能及时地传播网络热词,表达对社会的看法。
B.五花八门的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
C.网络热词起源于现实,它的出现与传播都体现了网友的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
D.网络热词能否有持久的生命力,最关键的是公民权利意识是否依然强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庄子,名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符合)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要钱财有什么用)?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