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让审美成为语文课的灵魂
              福建省厦门五中  真实

语文教学应该走审美教育之路,即从审美的角度研究语文教学。席勒在《美学书简》中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以外,别无其他途径。”教育的本质是美。语文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活动过程,审美要成为语文课的灵魂。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课本和课堂教学中的美,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课堂上留下美丽的笑和流下自然而然的泪,获得美的熏陶和人格的升华。
一.美丽的课文等待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教学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教师应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发现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1.用形象欣赏法感受人物美。
教材中的作品,都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传情。对于反映生活美的文章,尤其要引导学生去学会鉴别和欣赏艺术形象,领悟作品的人物美。而《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文性”也就在此体现出来了。例如《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千古流传的女英雄身上蕴含着完美的伦理道德,解决了家庭责任与国家义务、侍养父母与报效国家、个人幸福与社稷安危的矛盾,成为一个道德楷模和战斗英雄完善的结合的典型。再如阅读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更可以看作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这些艺术形象和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平凡,也和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在追求和展示着人性的美好一面。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引领学生去鉴赏艺术形象,和这些艺术形象同去思索,同去经历,无疑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品格。当然,审美也不能忽视“丑”的形象,“丑”的形象不能使人产生愉悦感,但我们如果从美的高度去审视它,也会产生特殊的审美快感。《皇帝的新装》中的愚蠢荒唐的皇帝,《变色龙》中见风使舵的警官,这些都是“丑”的形象。“丑”的东西通过夸张,使之与“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批判丑。这种否定性的价值就是它的美学意义。
对于人物形象的欣赏,可以先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对其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做到历历在目,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然后让学生通过欣赏肖像美、对话美、细节美、环境美等,分析、综合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欣赏艺术形象或人物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2.用情感体验法感受情感美。
课文总是要直接或间接传达出作者的感情的,读书的过程其实是读者接受作者传情的过程,读者往往以自己的感情去悟情、融情,达到与作者的共鸣。叶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