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7950字。

  洛阳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颤动(chàn) 煤屑(xiè) 涸辙(hé) 猗郁(qī)廿四桥(niàn)
  B.瞥见(piē)  侘傺(chì) 拾掇(duō) 訾詈(zǐ)  渐车韩裳(jiān)
  C.遗施(wèi)  溘死(hè)   癸丑(guǐ)  瑰怪(guī) 否极泰来(pǐ)
  D.肄业(yì)  嫉恨(jǐ)  给予(jì)  芜杂(wú)  披露真相(lòu)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袅娜嬉游譬如枕籍风姿绰约
  B.罹难萧索伶聘踯躅夙兴夜寐
  C.磐石方枘树颠契阔曲水流觞
  D.虚诞冶游兑现敷衍凭心而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署假军训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同学们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刻苦训练,磨炼了自己的意志.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些日子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在公司的公开招聘会上,他因见多识广,才能突出,经验丰富,最终从34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应聘成功。
  D.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人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要求,政府有责无旁贷的贵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B.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不可能单独发展和独立存在,不同文化需要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交融。
  C.关于论文抄袭屡禁不绝的原因。人们有很多解释,诸如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的沦丧、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等都是重要因素。
  D.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竟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单位的经营管理,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作者是屈原,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称“楚辞”为“骚体”。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C.巴金代表作有小说《家》《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家》以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探索。
  D.维克多•雨果1 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等。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塑造的理想人物,善与美的象征。卡西真多是雨果根据美丑对照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
  6.请选取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的一段话.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羡幕两种人。_________________我羡慕这两种性格.
  ①他们往往是理想者,预言者,白昼梦者。
  ②另一种具有冷静的思维。不移的理智,明察的分析,坚强的意志.
  ③他们往往是实行者,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人。
  ④一种赋有丰盛的想象,充沛的热情,敏锐的感觉,率真的天性。
  ⑤前者是诗人的性格,后者是科学家的典型。前者是感情的师傅,后者是理智的主人。
  ⑥他们游息于美丽的幻境中,他们生活在理想之国里。他们有无穷尽的明日和春天.他们是幸福的。
  ⑦他们垦辟自己的园地,他们的生活从不离开现实。他们有无止境的乐趣和成就,他们是幸福的。
  A.④⑥①③②⑦⑤B.④①⑥②③⑦⑤
  C.④②⑤①⑥③⑦D.④⑧①⑤⑥③⑦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7-11小题
  石钟山记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木孚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口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磔磔(zhé):鸟鸣声。②噌(chēng ) 吰( hóng ):这里形容钟声洪亮。③窾(kuǎn)坎(kǎn )镗(tǎ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④周景王之无封:《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封”钟。⑤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辛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艘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蜂.庄子,魏蜂的说号。歌钟,古乐器。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模糊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去
  C.因笑谓迈日:”汝识之乎?           识:认识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②必盈虚者如彼,而卒奠消长也
  B.①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微风鼓浪,水石相搏②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D.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下列各句中与“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