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则训练材料,约79610字。
2012年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题库
一、(2011•长春一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你织围脖了吗?”成为当今网民见面的通常问候语。“围脖”是国内网民对微博的一种亲密称呼。从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饭否网“开张”到现在,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已经成为最流行的词汇。
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微博是信息日益碎片化的必然结果。相比传统博客那种需要考虑文题、组织语言修辞来叙述的长篇大论,以“短、灵、快”为特点的微博几乎不需要很高成本,无论你是用电脑还是手机,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间的感悟,或者某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这样的即时表述显然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奇妙的是,尽管信息已经高度碎片化,但是它们能自发组织,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也能够记录一个普通人生活中所有的点滴,以至于整体看下来,似乎是一部由俳句组成的个人史。
在看似微不足道的100多个字的背后,微博代表的是具体和生动的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因为新鲜,所以有生命力。简单的关注、评论和转发,完成了“看”和“说”的两大核心社交功能,并以时间上的即时性,虚拟空间上的零距离,实现了即时社交的功能。
微博就像是个人面向网络的即时广播,通过群聚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听众群落;用微博的方式,将个人的见解和观点发布给自己的听众,以最精练的词汇来表达最高深的观点。
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人际交往反而成为人们最难做到的事情,“宅男”“宅女”流行,白领们两点一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有机会表达情绪,分享感受,传递信息。微博作为能实现这一诉求的便捷沟通工具,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微博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简单地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心得,而在于由其搭建的社交平台。因此,微博更多的是关注他人,响应他人,与他人建立沟通,建立起社交网络,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建立手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无缝连接,培养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增强手机端同互联网端的互动,从而使手机用户顺利过渡到无线互联网用户。
今后,微博的主要发展运用平台应该是以手机用户为主,微博以电脑为服务器以手机为平台,让每个手机用户不使用电脑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最新信息,并和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
互联网最早被认识到的宝贵特质就是它的高互动性。但是很久以来,互动强度一直受制于内容制造的速度。随着网络效应的展现,微博上的人越多,创造的内容就越多,而内容的爆发,又带来互动强度和即时性的根本性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几乎可以达到每一次刷屏都会看到新的内容、新的评论以及新的粉丝,这对于读者的黏性和吸引是不可抗拒的。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16期)
1.下列关于“微博”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词汇,“围脖”是世界各地网民对它的一种亲密称呼。
B.信息日益碎片化、对人际交往的渴望是微博产生的社会基础。
C.“短、灵、快”的微博也可以完整报
……
二、(2011•淄博博山实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慢生活”流行
谭敦民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
……
三、(2011•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