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新课程)
 温州二十二中 刘相春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深入体会文本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
 二、学习品文与品人;
 教学重点:
   品文与品人
 教学难点:
 体悟鲁迅先生精辟却难懂的语言,感受鲁迅愤怒如火、哀心如海的胸怀,学习鲁迅充满正义感、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心性。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整体把握,了解文本的思想;通过问题探究,抓关键语句,合作、共享,感受文本丰富的情感,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布置预习: 
 1.将课文读两遍, 
 2.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三一八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当年有哪些著名人物与这一事件有关;
 3、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概括每一部分大意;
 4、认真阅读注释;
 5、找生字、难句,自己先试着理解,难以理解的,留待课上与同学们讨论;选出你认为重要的段落或语句背诵。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时代背景。
 要求学生阅读书下注释①,除此之外,要求学生补充: 
 1、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争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至1928年,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不过两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仗外国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鲁迅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 (体现知识生成)
   (二)整体把握。
 1、思想内容:
 (1)指令学生集体朗读文本。问题:看一看文本中描绘了哪几个方面的势力?研讨鲁迅对每一个方面的态度。
 问题解决办法:提问后明确:
 反动势力:
 ①	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           锋芒所指
 ②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
 ③	八国联军
 ④	中外杀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