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7520字。

  2012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6页,共六道大题,17道小题。第三大题第12小题为二选一题。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1—8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9—17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10分。共5道小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补给(jǐ)          裹挟(xiá)          吹毛求疵(cì) 
  B.莅(wèi)临         炮(pào)烙          提纲挈(qiè)领
  C.孝悌(dì)          沉疴(kē)           舐(tiǎn)犊情深    
  D.诟(ɡòu)病         藏拙(zhuō)         栉(zhì)风沐雨
  2.根据所给的解释,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使用的都不是其本义的一项是
  A.可望而不可即    若即若离   
  解释:即,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即,即食也”,表示一个人靠近食物,所以,“即”的本义是“靠近”。
  B.才华横溢    物华天宝 
  解释:华,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华,荣也”,“荣”指的是草木植物的花,所以,“华”的本义是“花”。
  C.顾名思义    顾影自怜
  解释:顾,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顾,还视也”,“还视”是回头看的意思,所以,“顾”的本义是“回头看”。
  D.杳无音信    信誓旦旦
  解释:信,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信,诚也”,意思是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所以,“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
  3.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处选填的语句及选择的理由,都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网络书店的兴起,实体书店是否还有发展空间呢?调查显示,目前仍有七成多的读者依然在新华书店等实体书店选购图书,只有24%的读者是通过网络书店买书,而这些人在网络购书之前,多数已到实体书店看了样书。这说明广大读者对实体书店仍有强烈的需求。此外,         。所以,出版界专家也认为,虽然网络书店的出现给实体书店带来很大冲击,但实体书店却是网络书店不能替代的。
  【甲】实体书店给读者提供了良好的购书体验,因而能够给读者带来直接的阅读刺激
  【乙】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最大的差距在于无法带给读者良好的购书体验和阅读刺激
  A.选择【甲】。理由:“此外”中的“此”指读者对实体书店有需求,【甲】句说的是实体书店对读者有更大影响,而专家的观点正是基于这两点得出来的。
  B.选择【甲】。理由:【甲】句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相对于【乙】句“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的比较,【甲】句表述严谨,更易于得出结论。
  C.选择【乙】。理由:“此外”表示后句内容与前句所述不同,前句“实体书店是否还有发展空间”的叙述主体是实体书店,后句叙述主体就应是网络书店。
  D.选择【乙】。理由:专家能得出“实体书店却是网络书店不能替代的”这一结论,就是基于“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尚有较大差距”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B.北宋文学家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念奴娇 赤壁怀古》笔力雄健,意境开阔,历来被人们看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C.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之一。他由八十万禁军教头到被逼上梁山的人生遭遇,反映了官逼民反的黑暗社会现实。
  D.契诃夫在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成为因循守旧、胆小怕事、害怕变革的代表。
  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羁鸟爱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B.微风细草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D.有志者,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阅读《兰亭集序》,完成6-9题。(10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