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药》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药》的写作背景,理解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理解本文人物的典型意义,通过人物认识作品深刻而重大的主题。
2、 分析小说的情节和线索,掌握小说以明暗两线结构内容、组织推动情节的方式,并理解这种结构方式在表述内容、突出主题上的积极作用;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学习以人物的言行、心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手法;
4、 辨析以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以及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小说结尾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以明线和暗线、环境描写为人物和主题服务。
 2、难点: 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法进行主导教学,并且结合视频材料辅助教学。做到读读、议议、看看、品品。
2、利用病历卡,了解文章的人物,落实对双线索的理解。
3、提供社会背景和相关材料,搭建平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利用病历卡,了解文章的人物,落实对双线索的理解;
2、通过双线索,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论述,理解、探讨小说主题;
3、掌握标题“药”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分析:本文的主题理解是重点,而完成主题理解的思路是,首先要了解鲁迅先生刻画了一群怎样的病态的人,鲁迅先生给开了怎样的药方,这种药方作用多大,有些病是顽疾,可能到现在仍然未有治愈,所以这篇小说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 
针对以上思考,提出如下思路:
1、由小诗导入(投出诗歌图片) 
① 诵读“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② 找出最能代表鲁迅爱国情感的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
2、讲解鲁迅:
①作为文学家的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