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上海市某重点高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终试卷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版本:
沪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15 KB
评级:
时间:
2012/2/21 11:05:52
下载:
本月:2 总计:31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5题,约6990字。
上海市某重点高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终试卷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9分)
上海弄堂
①一座城市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肌体。从高空俯看:纵横交织的道路犹如动脉,把城市分成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之内,又有许多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小通道,它密密麻麻布满全城,就像毛细血管那样细小却充满了生机。对这些小通道,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称呼,上海人则把它唤作“弄堂”。
②其实,称"弄堂"的不只是上海人,中国江南地区都这样称呼。但是弄堂能与北京的胡同一样著称于世,却主要是因为近代上海大批里弄住宅的兴起。
③城市中被道路划分出的小区,在古代中国称之为里坊。一个里坊往往就是一个基本的行政管理单位,其中有民居、寺院、官僚府第等。民居的建筑都由自家投资建造,所以一坊之内的建筑各个不同,住宅的所有者通常就是使用者,所有权和使用权往往是合一的。
④后期石库门里弄在具体命名时,被称为××里或坊、园、村、庄乃至新村、花园、别业、别墅等。里弄和古代的里坊一样,也是由许多幢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它们也建在被城市道路划分出的小区内。但和里坊不同的是,每个小区内有一个或者若干个里弄;每个里弄中的单体建筑的造型和结构都基本相同,而且在总体上采取了英国的多幢联排式,一排通常为十幢左右。排与排的组合一般都采用行列式,只有少数因地制宜,依地形布置。在这种新式里弄内,各排建筑之间的空间就叫弄堂。
⑤上海里弄式住宅建筑的数量,据五十年代初的统计居全国之首,其中为数较多的是老式石库门住宅和新式石库门住宅。老式石库门因其前沿为形同库房的封闭式门墙而得名,它基本上脱胎于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一般每幢为两层,两楼两底,居住面积有百余至二百平方米,比较适合于大家庭。这种住宅既不像传统住宅那样占地多,又不像欧美洋房那样造价高,所以很受欢迎。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上海市民的家庭结构总体上发生了变化,老式石库门住宅便渐趋式微。这种住宅样式目前在上海已很鲜见。
⑥新式石库门住宅由老式石库门改变而成,主要是改为一楼一底,居住房间减少,以适应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大家庭解体和劳动生产型的小家庭大量出现的需要,这是最普遍的类型,几乎可以说是上海民居的典型样工。其后出现的新式里弄住宅,又注重将使用功能进一步明确划分,有起居室、卧室、厨房、浴室、安装有卫生设备和煤气炉,宅前的围墙较低并有小型庭院,建筑外观更趋近代西方式样,适宜于经济收入较富裕的市民阶层居住。
⑦上海弄堂生活迅速发展之时,正值全国各地的移民大量拥入上海,可说是五方杂处,南腔北调。弄堂成了一个热闹的公共空间,邻里之间往往亲密无间,守望相助。一起劳作,一起纳凉,晒太阳;闲来无事时,谈“山海经”,飞短流长,直到闹出矛盾,生出口角,也是在所难免。一些标准偏低的上海里弄住宅,住户的房间面积小,室内功能少,许多家庭生活的内容如清晨洗漱,淘米拣菜,修理物件等等,都是在弄堂中进行。所以,这些带有传统气息的乡土特色一直保留至今。
⑧近二十多年来,也就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上海弄堂生活方式正不断的发生变化。由于许多家用电器进入了弄堂寻常人家,带乡土味的上海弄堂生活方式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冬天有取暖器,无须出户晒太阳;夏天有电扇,甚至空调,弄堂里乘凉吃饭的队伍虽然仍外人瞠目,但多少有些不如从前那样壮观了;冰箱普及后,不必天天上菜场买菜,摩肩比踵之际的交谈也少了;不少居民因为增加了电视机、录相机、卡拉OK机、电子游戏机之类的现代家庭娱乐内容,人们在茶余饭后也不至于一定要到弄堂里去绕舌了。曾经率先进入弄堂的上海人,已在那狭长的空间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如今有些人已经或正在走出弄堂,搬进新建高层楼房里去,当然还有很多的上海人仍生活在弄堂里。
⑨走了的人带去的是回忆,没走的人面对的是现实。
1.以下对“弄堂”的介绍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D )(2分)
A.弄堂就是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小通道。
B.上海的弄堂和北京的胡同一样著称于世。
C.上海和中国江南地区都称小通道为弄堂。
D.弄堂闻名只因上海大批里弄住宅的兴起。
2.第③段介绍中国古代“里坊”的情况,作者的目的是_ 与下文介绍里弄形成与建筑相比较(1),便于说明弄堂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1)。(2分)
3.第⑦段“闲来无事时,谈‘山海经’”中“山海经”的意思是道听途说的传闻 (2分)
4.联系全文,回答针对文末两句话的问题。(4分)
(1)“走了的人带去的是回忆”,句中“回忆”包括那些内容?(答两点即可)
弄堂里拥挤艰苦的生活;弄堂里发生的故事;弄堂里的温馨和热闹等 ___
(2)据你推断“没有走的人面对的是现实”,现实问题可能是什么?(答两点即可)
居住面积的狭窄;居住环境的吵闹;卫生设施的落后;房屋光线的暗淡;弄堂作为一段历史存在的文化保护等 _
(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14分)
①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惟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
②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沙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一种好想划拳下酒的感觉充盈心房。
③遥遥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身子把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上海市徐汇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沪科版
上海市嘉定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沪科版
上海市闵行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静安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沪科版
上海市宝山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沪教版
上海市青浦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通用
上海市松江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通用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通用
上海市金山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通用
上海市杨浦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