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750字。

  诗歌知识点汇总
  一个思路:语言-意象-意境-主旨(情感)
  一个方法:从原作中找根据。
  一个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一、解题要点及鉴赏术语:
  ⒈了解格律知识:对仗、押韵、平仄、词牌、曲牌、句式。
  ⒉诗歌体裁: 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现代诗歌。
  ⒊依题材分类:咏史、咏物、送别、爱情、讽喻、边塞、山水田园、思乡怀远、哲理。                                       
  ⒋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经历、风格流派。
  ⒌诗歌内容:何人、何事、何景、何情。
  6、把握感情基调和感情变化(常见意境):清新明快(自然)、幽静萧瑟、恬静淡雅(恬淡闲适)、凄楚哀婉、生机勃勃、高昂、低沉
  二、诗歌语言风格:平淡自然、清新淡雅、明快浅显、工丽(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雄浑悲壮、雄奇、奔放、豪放、婉约、诙谐、讽刺、口语化。
  三、 表达技巧(艺术技巧或艺术手法):
  1、分析表现手法:对比(对比反衬)、衬托、渲染、烘托、比兴、细节描写、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借事抒情、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心理刻画等。
  [情感角度的变化,常见于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也叫对写法。如高适的《除夜》、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2、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  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排比、顶真)。                                   
  3、把握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 描写:实景、虚景、远景、近景、正面、侧面、 动景、静景、乐景、哀景、工笔、白描 、 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观察角度的变化。视觉角度: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空间角度: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等。 )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用典抒情、叙事抒情)                                                                                        
  4、行文构思(结构特点):
  一句一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象相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欲扬先抑 、先景后情、以景结情、重章叠句、铺垫、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①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中寄予着诗人的情感。 ②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③虚实相生、想象联想: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实际相结合。  ④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手法。  ⑤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⑥细节描写:细微之处(动作、神情、情节等)真实、准确、传神。比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⑦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⑧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语言凝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⑨使用叠词:增加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修辞手法主要有:①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②借代:以简代繁,以特征代其物, ③比拟: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④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⑤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⑥反问:加强语气。  ⑦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  ⑨比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三、内容分类
  (一)怀古咏史之作特点:
  1、怀古实为伤今2、多将当时的国势或
  ……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艺术形象
  请看下面的几首诗,说说分别塑造了什么形象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答案:人物形象: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忠义之士荆轲的形象.
  答案:抒情主人公形象: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的形象.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答案: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自声远的蝉的形象.
  考 纲 解 读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求感受、理解诗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寓含的感情。诗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而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无论是别人,还是景或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已。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高考考查鉴赏这三种形象的试题都出现过。
  考 纲 梳 理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即诗人本身的形象,也包括诗人之外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例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后者例如《观猎》中的将军的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解 题 指 津
  1.思路点拨。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3)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