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10字。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之流利上口,起到增进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2.能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3. 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此言是否夸大了言辞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走近《烛之武退秦师》去验证一下。危亡之际挺身行,宝刀未老史留名。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伯虎狼兵。
二、走近课文:
1、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1)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
(2)“退”如加修饰语,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
(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4)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
(5)《孙子兵法•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左传》中的名篇。
2:明确学习文言文津梁之一:“因声求气”——朗读古文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运用朗诵这一方法,走近作品中人物的心境去体会话语情境,由此去揣摩作品人物的情绪,解读他们的思想。
讨论:大敌当前,国家的危亡在即,作为一国之君的郑伯心情如何,怎样说动年已七十的烛武去为他只身犯险游说秦师?他的国家重臣佚狐心境又如何,推荐烛武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三朝不被重用,须发皆白的“弼马温”烛之武心境又如何,有没有文天祥那种国难当头,舍我其谁的境界?
明确:本文属于叙事性文章,可论据人物心情情节进展和感情表达需要来安排。
佚之狐:心情沉重,胸有成竹
郑伯:自责,诚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烛之武:应该是对只能虚度人生的慨叹,基调充满伤感情绪,从不被重用是有满腹牢骚的。
晋文公:(最后一段)冷静明智、无奈
3、 学生诵读课文,能读出你对人物的理解。
三、课文赏读
1、课文共有四个段落,请用分别用四个字归纳段意
第一自然段 秦晋围郑 (我们已了解了复杂的内幕,请一个同学翻译。)
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
明确: “晋侯、秦伯围郑”,两个超级大国加兵一个弱国,类似于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且“秦晋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