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10字。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
  【学习纪要】
  1.通过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文体感悟】
  作者   原名史成汉。山西定襄人。中共党员。1943年考入西北大学外语系学俄语专业,1946年因参加民主学生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二年,1949年后历任人民大学研究部学术秘书,东北空军直属政治部党委委员兼文教办公室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委员,《中国文学》执行副主编,《新文学史料》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四文学编辑室主任,编审。1995年因胡风一案划为胡风反革命分子被关押二年,直到1979年秋平反。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
  著有诗集《彩色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温泉》、《爱与歌》、《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等十余本,散文集《童年牧歌》、《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等七本,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2本。近几年日本、韩国汇编出版了牛汉的诗选集。 《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提纲挈领】
  文章主旨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内容结构  
  一.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是我的小学课本。
  第二部分(第2段),交代父亲带回来很多书。
  第三部分(第3—9段),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四部分(第10—14)交代和我的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
  二、梳理情节
  我的第一本书是我的小学课本——它还有一段不同平常的经历——和我一起上学的伙伴的情况
  写作特点  
  1. 质朴的语言,深沉的情感。
  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写出了那艰苦的岁月弥足珍贵的父子情、朋友情、与狗的默契和感情。
  2. 朴素的语言,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作者从生活中悟道人不能忘本,苦难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一笔人生的财富。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1)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一种感激之情。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2、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