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0字。

  课题:六、黄河颂           主备教师: 程 鹏
  【 学习目标 】
  1、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强烈的情感的表现方法。
  【课前预习作业】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3、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自主学习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气魄(   )  哺育 (     )  山巅(   ) 澎湃(     ) 劈开(     )
  狂澜(  )  屏障(     ) 浩荡(   ) 臂膀(    ) 九曲连环(    )
  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2)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参考: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课堂小组活动 】
  【合作探究】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参考: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参考: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