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70个字。

  济川中学初三语文复习(名著阅读)  2012.2.20
  济川中学钱汉江
  《西游记》
  【要点提示】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神魔小说。
  《西游记》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guī)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是正义的化身。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鬼怪,象征着黑暗势力。这一正一反,既突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又突出了斩妖降魔的内容,从而使贯穿全书的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在吴承恩笔下,取经一事的宗教意义已大大淡化,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作者既刻画出了憨态纯朴、吃苦耐劳、贪吃好色的猪八戒,又勾勒出了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仪、迂腐顽固、是非不分的唐僧。
  以诙谐的语言、大胆的想像,通过对人物的不同描写,歌颂了正义、勇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黑暗、邪恶势力。
  全书规模巨大,气势恢弘,情节生动、曲折,兼具物性、神性、人性的统一。
  【链接中考】
  1.(2005•泰州)“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
  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3分)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
  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2.(2008•连云港)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误解而逐回花果山。后来是什么原因促
  使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2分)
  ①虽在花果山但心中一直挂念师父的安危;②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捉去),八戒采用激
  将法向师兄求救(义激孙悟空)。
  3.(2009•泰州)《西游记》采用章回体结构,回目往往揭示了本回的主要内容。请根据第
  七回的回目“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简要概括出本回的主要情节(不超过
  60个字)。(3分)
  太上老君将大圣推入八卦炉炼丹。开炉时大圣逃出,再闹天宫。玉帝请来佛祖,大圣一
  筋斗未能跳出佛祖手掌,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
  4.(2009•苏州)《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
  了哪些事他才被降伏的?(3分)
  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入炼丹炉内烧了四十九日,以为他已化为灰烬。老君开炉取丹时,
  孙悟空竟跳出丹炉往外就跑。众神打他不过,请如来佛祖帮忙,最后被佛祖压在“五行
  山”下。
  5.(2010•镇江)《西游记》第十七回的回目是:“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请从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概述这个回目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黑风山妖怪(趁乱从观音院)偷走了唐僧的袈裟;孙悟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
  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