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10个字。
济川中学初三作文指导(审题) 2012.2.20
济川中学钱汉江
【技法点拨】
一、咬文嚼字,读懂题目的内涵
1.透视比喻。比喻型的文题是中考卷的宠儿,看看各地的中考作文题你就知道了:
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湖南长沙)
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浙江宁波)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江苏无锡)
幸福像花儿一样(福建漳州)
画一扇窗给自己(山东潍坊)
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辽宁沈阳)
这种文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喻体,进而把握文题的本意。比如“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个题目,喻体“花儿”一词,代表着灿烂、鲜艳、芳香、美丽,它带给人快乐、温馨、纯净、明媚的感觉,因此,文章应表现出轻快、明朗、积极、喜悦的感情基调,才能够突出重点。
同样,上述文题中的“太阳”“风景”“依靠”“窗”“花”这些比喻词,都需要我们在审读文题的过程中去品析它们的本义,完整地把握文题的意蕴。
2.关注虚词。虚词虽然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它在表情达意方面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
其实并不是这样(2007年山东德州)
好想说声对不起(2007年山西课标卷)
“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个文题中,有“其实”和没“其实”意思大相径庭。“其实”表示事情原本如此,从人对事情的认识来说,“其实”表明了一种思想认识的转折和提升。就是说,人们本来以为事情是这样的,但某一件事情或某一次经历,告诉了他们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只有把“其实”这个词理解透彻了,写出了思想认识上的转折,文章才能真正扣题。
3.明晰关键。记叙文文题中,有些看似平常但又十分关键的词语,一定要明析它的含义。比如: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2008年重庆卷)
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2008年河南卷)
这一天,让我铭记(2008年四川南充卷)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这个文题中,“一幕”是个关键词。“一幕”表明了时间很短,是刹那之间,所以,只有对那一瞬间作浓墨重彩的细致而具体的描写,才叫做突出了“那一幕”这一重点。同样,“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中的“故事”一词,“这一天,让我铭记”中的“铭记”一词都需要在审读文题时细细品咂。
以上所述,都是对文题内容的审读。当文题内涵明确之后,下一步,就应该确定文章的写作重点了。
二、条分缕析,把握题目的重心
1.关系型文题。有一类文题,题目中的词语之间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关系,只要明确了关系,也就明确了文章的写作重点。比如:
生活,因变化而精彩(2007年浙江湖州卷)
文题中的“变化”是原因,“精彩”是结果,那么在写作时应该通过对“变化”具体详细的描写,来突出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至于结果的“精彩”,也是为了突出“变化”的重要意义而服务的。
2.悬念型文题。这一类文题让你一读难忘,因为它呈现给你的是结果,所以它带给你一个悬念,让你情不自禁地要问一问“为什么”。比如:
下雨,真好(2008年浙江温州卷)
这件事,我做对了(2008年湖北黄冈卷)
面对“下雨,真好”这个结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