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90字。
写作部分(七)以语言提升作文的文采
南梨园中学 张德英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语言运用的方法,给文章增添文采。
(2) 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方法,使文章写出新感觉。
二、规律方法
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是每一个人保持正常的生活应该具有的能力,但是在做文章时,对语言的要求要比日常生活中高得多,特别是我们平时可以口头描述得很清楚的事物、感觉,落实到笔头上往往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学习怎样正确的使用语言对写好作文来说十分必要。
作文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要求:
1、语言通顺
语言通顺是做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主要达到几个要求:
(1) 规范,即准确使用词语,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来作文,词汇和语法都要规范化。用词准确,造句正确,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没有生造词语、文白夹杂、"前言不搭后语、乱用方言俚语、乱用外文、不按语法规范构句、刻意雕琢而不知所云等现象。
(2) 准确,即能正确使用词语,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符合实际;没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语病。概念使用不当,修饰语、限制语使用不当,成语使用不当,都是不能准确运用语言的具体表现。
(3) 连贯,即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全段要围绕一个统一的中心,语言之间要有呼应,没有 "跳脱"的现象。连贯的一般标准是通顺,较高的标准是流畅。
(4) 得体,即使用语言能够适应不同语境的需要和语体的要求。注意语言表达的对象、场合乃至说话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语言表述得恰如其分。
只有达到上面的几个要求,我们的文章才算得上一篇合格的文章。但是,同学们在作文时经常在语言使用上出现错误,大体有以下儿点:
(1)词语错用。这种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对词语感情色彩上把握不准而犯下错误。
例如: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我们不以为然,苦中作乐便成为我们脱离苦海的“法宝”。
这里的“不以为然”显然感情色彩不对,应该用“毫不在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把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给了学习,而往往与此同时我们获得的成绩并未与我们的成绩绝对成正比。
很简单的事,说出来却很罗嗦,其实只需用一半字数就可解决问题:同学们把课余时间都给了学习,可成绩却并非与此成正此。
(2)语言"跳脱"。表现为句子成分不完整,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意衔接不畅等等。如:
自从第一个森林古猿爬下树林,迈向林边的绿地,便逐渐变成了人。从此以后,人类开始了不断的尝试与创新。当第一个人吃狼桃的时候,在旁的人却睁目结舌的时候,这是多么一次伟大的创新。跨入2000年,向前看是云蒸霞蔚的浩瀚幻海,往后看是一个世纪之交,一段历历峥嵘的岁月。
短短不到200字的文章。四句话,用词不当、语言不明达五六处之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