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小题,约7170字,答案扫描。

  浙江省嘉兴市2012年高三教学测试(一)
  语  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     纰缪(miù)    腼腆(tiǎn)    敛声屏气(bǐn)
  B.颀长(qí)     训诂(gǔ)     稔知(rěn)     向隅而泣(yú)
  C.信笺(jiān)   打烊(yàng)   绯闻(fěi)     酒阑灯灺(xiè)
  D.眩晕(yùn)    包扎(zhā)    骁将(xiāo)    振翮高飞(h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瑰丽多姿的语文万象饱含着五千年中华文化,当我们沉醉在对于经典文章含英咀华的享受中,徜徉在历代先贤的哲学思想中,就已经是在接受中华文明的真谛了。
  B.我爱这北国的春天,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沉着果敢、心无旁鹜,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C.春节是一个载体,是回家与团圆的祈福;是味道鲜美的饺子,是喜庆盈门的春联;是古风犹在的打躬作辑,叩头拜年;是一个流淌在血液、深入到骨髓里的长长的符号。
  D.沉静的日落让人浅唱低吟:她是一种优雅的风度,一如婉啭的作别,从容的放手,没有春风骀荡般的欢畅,却有一种镇定的自敛,身已转而韵未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乘着“让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强劲东风,在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故里,“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B.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因为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在全民努力达成GDP全球第二的同时,不重视个体健康,无疑是“用未来换当下”,民众健康的隐患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恐将在未来造成全民医疗费用提升等一系列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公益慈善组织,其起源是缘于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发现战争的伤员和战俘无人救援而发起的民间、中立的伤兵救援组织而来。
  B.针对垃圾短信不断干扰人们生活的现象,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垃圾短信有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变种”蔓延的趋势,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
  C.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真正实现经济建设科学有序的发展目标,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D.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5.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西方哲学家认为,世界一分为二,形而上的理式世界,形而下的现实世界,理式世界高于现实世界。其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实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有增有减的;    ▲  。现实世界是具有个别形相的事物的多样统一,理式世界是超越具体事物的概念的本质的总和。现实世界的事物因分享理式世界的本质而依存于理式世界,   ▲    。这种观点表现在美学上,则认为    ▲    。因此,    ▲    。只有当人们脱离现实的行动的人生而进入静观的思考的人生,才有可能面对永恒不变的理式,发出“只有错愕”“没有悲伤”的“渊默的微笑”。
  ①理式是至高无上的美,是一切事物的美的源泉,而现实事物的美只不过是对理式美的分享
  ②理式世界是永恒静止的,不生不灭的
  ③最高的美的享受来自对理式的静观默察
  ④理式世界却不依存于现实世界而超然存在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例句: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身体,而是心性。
  仿写:                                                 
  7.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给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2分)
  (2)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40字以内)。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3分)
  《新民晚报》
  (1)标题:    ▲    。(2分)
  (2)感想:    ▲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古代文学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抒情。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提出了“诗言志”的著名命题。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抒情性质使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