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20个字。
《隆中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学习“记言”的史家笔法。
2.巩固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理解和感悟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值得体会与学习。
2.在学习中,除继续巩固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以外,还可选取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阅读,更为深入地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略人物魅力。
3.进一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启发感悟思考。在疏通文意,理清思路,积累文言词汇,背诵精彩段落等方面放手组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时鼓励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鼓励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视频,导入新课学习
1.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片断。
2.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视剧讲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3.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真正的收获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明确:是诸葛亮在隆中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4.老师评价,导入新课学习。
正所谓“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走进陈寿的《三国志》,去重温那一次伟大的会谈吧!
二、走进课文,合作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大家共同解答。
2.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准确断句如:长句“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
3.长句不多,容易读顺畅,齐读课文。
正音:好(hào)为乐(yuè)毅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箪(dān)食壶浆
4.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结合注解听读理解,初步把握大意,概括段落层次。不太理解的词句,就勾画下来共同讨论。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勾画。
(2)请同学概括文章层次内容。
明确:(参考)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介绍诸葛亮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2段)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4段)三顾茅庐后的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5、6段)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3)交流文章中不理解的词句。
可能提出的句子有:“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等
三、品读对话,领略智者胸怀
1.课文最后,刘备感叹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是什么让刘备有如此之感受呢?
学生可能会说:是诸葛亮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诸葛亮的筹划很有道理,是诸葛亮的分析坚定了刘备的信心,等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