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论坛交流材料:
学校内部发展性评价机制与教师专业成长
洪合中学
〔内容提要〕建立科学的学校内部教师评价机制,目的是为了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过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目的。所以,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的功能应以导向、激励、调控等教育功能为主,以鉴定功能为辅。本文拟从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概念、意义、策略、运作等角度,对学校管理者探索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谈点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为学校的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教师 发展性 评价 机制 专业成长 策略 运作
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研究的自然是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笔者以为,从改革学校内部教师评价机制人手,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教师的评价改革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使教师评价的功能直指教师本身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划分等级,而是为了学校的改进、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尽快建立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说是学校内部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反观现有的学校内部评价机制,从结构来看,还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即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或者是校长(评价)→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业绩评价系统,不仅未形成信息反馈网络,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评价的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只是部分地发挥了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而学校内部评价系统的主导功能即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还有部分校长、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很忙,根本没时间搞评价,把日常工作与评价工作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认为评价是游离于日常工作之外的事情,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学校管理者迫切需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在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绩评价的同时,探索建立适应新课程背景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一、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认识及其意义
教师发展性评价不同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它是“教师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实现目标,且又不断进取——反思——进取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主体——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美国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弗比姆早在六十年代就提出:“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评价是一种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的过程。”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是通过评价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