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9670字。

  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2011学年度上学期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题
  本试卷共五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测试证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区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第1~7、13~14、16小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3.第8~12、15、17~23小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运用(3小题,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匀称/称呼   沮丧/咀咒       抠门/伛偻
  B.蝉蜕/不惮    茁壮/相形见绌     对峙/有恃无恐
  C.绚烂/驯服    角色/角逐      疏浚/怙恶不悛
  D.翩然/偏心    贬谪/嫡系      拜谒/残碑断碣
  2.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世人欣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
  A.淋漓尽致   B.仕途多舛    C.猝不及防  D.等量齐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教育应当从“三个面向”出发,确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之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B.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集中报道,肯定中国政府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动。
  C.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媒体、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实防范和制止各种形式的违规情况不再发生。
  D.“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芳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
  二、文言文阅读(6小题,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
  B.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C.固知一生死为虚诞   一:看成一样
  D.终期于尽           期:至、及
  5.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已为陈迹       沛公奉卮酒为寿
  B.及其所之既倦    足以极视听之娱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向之所欣       或因寄所托
  6. 关于第3-4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7.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