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古镇
上海市 虹口区 继光高级中学 张晴蕾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领会江南古镇的风韵。
2、领会文章的情思之美,深入思考:面对历史时代的变迁,如何继承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以辨正的眼光看待文化遗产的发展。
教学难点:紧扣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思维。
切入口:江南古镇的特征。抓住描写古镇的文字信息,而非图片刺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
你有没有去过江南的古镇?(你知道有哪些江南的古镇?)
江南的古镇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
乌镇,西塘,同里,周庄……等等,学生自由发言。(环节设置目的:开课之初,鼓励学生“开口”,进入上课的思维兴奋状态。不考究学生语言的准确程度。)
(多媒体:展示江南古镇的部分照片)
教师总结:的确像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江南古镇里总是有着那一泓清流,一孔石拱桥,幽深的小巷子加上古朴的建筑……如今它们的风韵又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四方游客,而对于没有去过江南古镇的人们来说,除了这些照片,似乎那些描绘江南古镇的文字成为了我们了解江南古镇的很好途径。
开端:寻找文章中直接描写江南古镇风韵的部分。(2,3,4,5段),分小组依次朗读这些段落,以朗读来促使学生自然地从图片效果进入文字感觉。
主体:
一、说说文中江南的古镇有着怎么样的特征特别吸引你?
(教师伺机而动,给学生2-3分钟阅读文章,提醒圈划关键词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顺序不限。适当朗读。)
1、 设置规整:规整的意思是“合乎一定的规格,规矩整齐”,古镇有一条清流贯穿,“不失于平直简约”,小巷细弄“勾联”、“曲曲折折”、“延伸”、“引宕”、“音乐的节律”……——规矩整齐。
2、 逐水而居: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古镇的布局以水为核心,吊脚楼与水的关系相当亲密。
3、 意韵绵长:“绵长清丽的诗意……抽绎……”,“而夜卧吊脚楼上,听‘欸乃’橹音……”,“石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古镇一街一景体现出的不仅是景物,更多的是一种气度意韵,绵长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