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00字)
《江南的古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江南古镇,领会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对问题的辨证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欣赏古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陶冶情操,热爱祖国的美景。
教学重点:江南古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文章的语言品味。
教学难点:对古镇变化的认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学生齐背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师:白居易喜欢江南的什么?(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之外,还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欣赏的呢?……(引出“古镇”)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正好是《江南的古镇》,作者为什么会对江南的古镇情有独钟呢?
散读课文,讨论
二、阅读理解:
(一)1、江南古镇的独特景色和人文景观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作者描写了古镇的哪些景和物呢?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2至3节,其他同学在书上圈画。
(学生找,回答。)
(柔婉曲流、舟舸、街巷、吊脚楼、石拱桥)
·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带有很深的感情的,充满一种美感,比如对河流、街巷、石拱桥的描写,请大家找出这些句子加以评析。
(学生找、谈谈自己的理解)
归纳:作者用柔婉清丽的语言和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古镇的景物。
2、以上是对江南美景的描写,请XX 同学读第4节,大家思考这一节最主要的是怎样写古镇的?
(学生读)
比作驿站 远舟的驿站 人生的驿站(给人以滋养)
3、古镇的景是美的,它是人生的驿站,她还有什么地方是让作者钟情的呢?请大家齐读第5节,思考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古镇的性格温顺、纯朴、恬静;接纳四方来客;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古镇又是卧虎藏龙的地方,因此这里主要是写古镇的“文化底气”。
4、作者通过这些景物和人文写出了古镇恬静、纯朴、温顺、大度的特点(可由学生找出),由此可见,作者对江南古镇的感情是……?
(热爱、赞美)
(二)1、师:现在的古镇有什么变化呢?
生:……(可从第6节找到“古镇小巷的冷落”、“古镇文化的萎缩”、“歌厅”、“舞厅”等)
2、你对这种变化又是怎么看的呢?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作者对这种变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