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50个字。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说课者:新农九年制学校范世君
说课地点:赵化中心校
说课时间:2010-11-1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编排地位及作用
《树林和草原》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文集•猎人笔记》第一卷,略有改动。作家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屠格涅夫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他笔下的景物总是在朴实的描写中散发出浓郁的诗意,给人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以描写大自然风光为主的第三单元的末尾,切合学生认知实际,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本单元课文编排由简到深,对学生的要求由难到易,《树林和草原》以它优美的语言和要求学生掌握尺度对本单元起到了很好的收尾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落实和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本课属于自读课文,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初一学生实际,拟订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积累几个重点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能读通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写景顺序及各景物的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优美的景物描写;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调动、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描写景物的手法及其作用。(体现知识与技能维度)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品读、赏析语言的能力;
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的一些方法技巧。(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对课文精彩片段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感受流淌在语言中的作者的真情实感,即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自己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俄国作家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任何文学作品所传递给读者的美的感受,都离不开语言的推敲锤炼。本单元说明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或对精彩段落和篇章的背诵,来深入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学会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写景顺序及各景物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优美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赏析优美句子。
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感受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说“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本位回归。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我觉得本课教学关键是:
指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充分品读语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着至少六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但譬如方法、知识、能力等方面缺乏系统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助其积累、归纳和总结,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引导。
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也强,往往需要归属情感(归属大自然、归属集体等)的熏陶,而本篇课文的选材和教学均能实现这个需要;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发展,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但欠成熟,思考比较单一,且控制能力较差,所以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优化课堂组织。
三、教学策略
(一)教法和学法
教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此,针对这课时的教学目的,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自然串用问答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榜样策略、音乐熏陶等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