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8张。有教案,约3810个字。

  《安塞腰鼓》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课时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配以相关图片。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多媒体显示)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多媒体显示,并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三、整体感知(先听课文录音)。
  (一)字音词义
  旋(xuàn)风瞳(tóng)仁恬( tián  )静亢(kàng)奋
  晦(huì )暗羁(jī )绊烧灼(zhuó)冗(rǒng )杂
  蓦(mò)然戛(jiá)然而止磅礴(páng  bó )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