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诗歌鉴赏课教学的几种“启动”
天津和平区第21中学卢津榕
新教材的推出,就象一股清鲜的空气吹入了语文教学领域。它变重视内容讲授为重视阅读技能训练,阅读范围包括与课本配套的《读本》,诗歌数目净增50多篇,它们或更具生命力,或更富感染力,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而在这些变化中,最令人欣喜的则是本套教材在文学方面的回归。高二语文课本分别安排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种文学样式的鉴赏,向学生展示了一园古今中外文学典藏中的奇葩异草。其中第三册书中的诗歌鉴赏部分,更是让“诗的信徒”的我们激动不已。然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自己陶醉是不够的,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诗歌的能力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诗歌艺术把握方式是直观的,印象的,顿悟的,是建立在感受基础上靠妙悟作出的审美判断。而诗歌鉴赏又应该示学生以可供捉摸的关捩,不能总给人一个混沌。可是若过多细密的分析,把作品嚼得太烂,说得过多过死,又会如喂饭与人,令人索然寡味。怎样恰如其分地去指导学生,既让其能够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又能令他们可以从诗歌中得到美的享受甚至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可以说是当前诗歌鉴赏课的一大难点所在。下面就近一段时间教授诗歌课的一些体会作点小结。
一、诗歌鉴赏课的“冷启动”
这里我用“启动”一词,借指引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回顾自己何以走上喜好诗歌进而喜好文学的道路,这也可以作为自己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借鉴。年少时在无太多感觉的情形下,背老师交待的每天一首的“绝句”作业。有一天,忽然无意中在某一场合随口诵出一句背过的诗句,受人赞赏之时,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可以流利地背出这么多的诗句,那么多的诗句已经都属于了自己,欣喜之余,细细翻捡,于是兴趣陡增。就象一个始于无意而终不能止的收藏家,疯狂地搜集着文学珍宝。由此,我以为“细水长流式”地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诗歌熏陶,从某种意义上也正是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这可以说是诗歌鉴赏课所做的长期的铺垫,我也将此法称之为“长线冷启动”。
具体到每首诗歌的鉴赏课,则可以从诵读入手,因为诗歌本来就是语言高度凝炼的艺术,读者最初要从语义的搭配角度和语言的艺术角度去了解诗歌的内容、思想及艺术表现手法等,而这些仅仅靠直观的看绝不可能进行深入的体会,相比之下,诵读却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学生在吟诵的时候,对句意的探究所得不仅可以理智的了解,通过诵读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安排还可以更为亲切、真实地体会到作者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和哲理的启迪,并由此达到自己“入境”的状态。我又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短线冷启动”(这种方法适用于难度不太大且朗朗上口的诗歌,如《老马》、《乡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