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个字。
2012晚自习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五)附答案
-----排序题专题训练
一、明文体,抓思路
所谓“明文体”就是要明确所给文段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巧妙解答题目。对于记叙性语段要看写了什么事情,有几个情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个情节应在前,哪个情节应在后;对于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找出论点和论据,其次要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努力寻找关联词语和过渡句;对于说明性语段要把握被说明事物的要点即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压缩时应重点保留,还要注意原文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例题一: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连天蔽日的杉木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
解析:本文段是记叙文中的写景类,那么我们就可以抓住作者的“游踪”,以此为序,解答题目。要注意“在南坡”、“在北坡”、“在连天蔽日的杉木下”、“继续南下”等词语,由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推知句④应放在首位;根据地理常识我们知道北坡不如南坡的阳光多,所以北坡的植被不如南坡的高大、茂盛,所以②应在①的前面;③和①又是紧密相承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④②①③⑤。
二、明话题,抓中心
话题,指文段所陈述的对象或中心主旨,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都要保持话题的前后一致。每个句子都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段都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话题往往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轻易不会改变主语。明白这些行文的道理,就能弄明白作者是紧紧扣住什么来行文的,由此抓住文段的中心,快速解答题目。
例题二:把下面五句话按照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一种打鱼的方法是放鱼鹰。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鱼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
①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
②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的多。
③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
④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
⑤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
解析:本段文字是围绕鱼鹰展开的,并且又根据它们的本领,对鱼鹰进行了分类说明。首句是“一种打鱼的方法是放鱼鹰”,下面就应该紧承着“鱼鹰”进行说明,所以③“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与之衔接最紧密;②①是分别针对“清水、浑水两种”来说明的;④⑤两句里有“只有……才”。这样就能得出答案:③②①④⑤。
三、明词语,抓标志
每个语段都会有说明的重点,那些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就是重点所在。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文段中反复出现的重点词语,既要注意在同一个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又要注意不同的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这几个句子先后顺序的标志,由此来把握作者的意义指向,顺藤摸瓜,巧解题目。
例题三:注意下面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部的形态跟内部的结构,就得画种种动物植物的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