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两首
执教者 薛志辉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蓝图
1、 结合音画效果,让学生进入乡愁世界
2、教学分为几大板块:(1)音画情景;(2)朗读领悟;
(3)诗歌欣赏;(4)自主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一、导人新课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地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二、写作背景及作者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从此,这首诗在抗战时期广为传诵。
2、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