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字。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一、导语
留心生活,思考社会,你就会发现身边有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人和事,这是生活中的亮点,也是作文和生活的链接点。感动虽然只是一刹那,但是,再现刹那,回味、挖掘刹那,又能让你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发现真情,启迪心灵,体味生活的真谛。放开眼光,积累素材。表达感动,让整个社会奏响和谐的旋律。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文中的人和事为什么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小名
佚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犹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抱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解析: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真情,才能感人,不熟悉的东西,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可以感动别人呢?本文的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写自己的生活。母亲喊儿子的小名本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视而不见,觉得太过平常,难以成为作文素材,但这篇文章就从此入手,而且写得委婉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通过矛盾冲突的方法来表现母爱:一方面儿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母亲再喊自己的小名,另一方面母亲已经养成了十多年的习惯,总是难以改过口来,而伟大的母爱便在这改与不改的矛盾中展现出来。母亲想改,是因为她想尊重儿子的意愿,是一种“爱”的表现,而“改不了”却是因为她那种母爱的自然的流露,乃至最终她在月台上喊出的“写信回来,淼儿!”则更是沉淀了十多年的母爱的自然的喷发。
三、积累下面这些素材,想一想,有什么启示。
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
江流
周末去看望在山区教学的朋友,朋友说,山里生活虽然很苦,但孩子们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很欣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