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本色训练(一)
高考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第一部分 高考作文难点突破
第一节 突破审题难点
问题对话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写好高考作文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是审题。审题是什么意思?有多大的重要性?具体应该怎么做?几个高三同学正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生1:老师,江苏省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前天跟我们进行高考作文讲座的时候说“审题是艰难的”。
师:怎么艰难法?
生2:他说每年高考作文审题都有两方。一方是考:一个年轻的、未出茅庐的考生,在紧张的考场氛围中,3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审题。
生3:一方是改:(江苏)30多个“老谋深算”、经验丰富、目光锐利的语文专家,在毫不紧张的氛围中,用3天时间来审题。
生1:前一方的审题如果是“一”,那么,后一方的审题结果就可能是“十”!
生2:后一方“审”出来的东西,只要是正确的,就写入“评分细则”,就是阅卷之“法”,而不会去理会前一方“审”出来了没有!
生3:面对这一种情势,我们觉得审题非常艰难。
师:然而,多少年来,许多考生不把“审题”当回事,投入的注意和心力很不够;结果年年有许许多多考生“走题”。所以,阅卷点上有句顺口溜:“年年有高考,年年话走题。”
生1:老师,审题的重要性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现在请您给我们讲讲具体怎样审题,可以吗?
生2:我想,尽管这几年命题作文没有考,但是还要注意命题作文的审题。假如考到命题作文,我们怎么审题呢?
师:命题作文――首先要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审清题目规定的体裁,审清写作要点;抓题眼,抓主词,
谓语,抓修饰语,还要抓象征义、比喻义。一些命题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的办法是把大题目变小,把虚题变实,把空泛抽象的题目具体化。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文章才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才能具体生动。
生3:材料作文比较复杂,审题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师: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伸义,三要突出关键义。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是什么对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何种倾向;如果是议论性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要通过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笔分析把握其含义。
生1: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难以区别,你能不能讲一讲呢?
师:其实,话题作文也是材料作文的一种。由于2001年高考命题时出现了“话题”字眼,后来就叫做话题
文了。话题作文的审题,应该把握话题内容的实质。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中心;要看清话题,